第06版:观点·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8月8日 星期

垃圾分类之我见


■云樵

根据国家推进垃圾分类的有关部署,垃圾分类已来到每个城市市民的生活中。该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呢?个人认为,应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要认识到推进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要构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于一体的全程分类体系,四个环节缺一不可。所以垃圾分类不能前程分类标准过细,搞得热火朝天,后程却反应冷淡,依旧混合处理;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尽责、全民参与于一体的全面分类体系;通过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和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分类,做好示范效应,继而带动市民积极参与。

二要认识到推进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要科学谋划、循序渐进,习惯的养成是长远工程,要全盘考虑、构建长效机制,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推行初期,分类标准不宜过细,应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逐渐推进分类标准的细化;要持之以恒、持续推进,从接受新事物,继而到习惯的养成,必然会经历阵痛。垃圾分类考验的便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应对质疑的能力;要加大宣传力度,奖惩并重,接受新事物必然离不开广泛的宣传,使市民对分类的标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把握,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和规则的严格执行,令行禁止,严格的执法处罚是垃圾分类有效推进的保证。在推行初期,必然的奖励设置和惩罚同等重要,国内一些城市推出的厨余垃圾产生肥料回馈市民、“互联网+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等都有利于垃圾分类推广。

三要认识到推进垃圾分类的长期目的是实现“垃圾减量”。通过垃圾分类推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通过分类处理带动环境的改善都是短期内可以预见的,但是垃圾分类长期来看,应是推进“垃圾减量”。在上海,目前就出现了为了避免垃圾分类的麻烦,在外卖单中,专门备注着“珍珠奶茶”少要“珍珠”,不要一次性筷子等。所以说,垃圾分类就是为了使我们避免或者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浪费和资源支出,继而实现“垃圾减量”。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