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8月23日 星期

“戮力”还是“勠力”


《说文解字》是由东汉许慎编纂的世界上第一部字典,对中国汉字乃至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营造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浓厚氛围,助力“四城同建”,彰显《说文解字》的时代价值和文化魅力,本期起,水韵沙澧文艺副刊特开设《展示许慎文化深厚底蕴 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探本溯源解字理》专栏,邀请我市部分许慎文化研究学者,选取常用汉字、成语和文化典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化讲解汉字演变脉络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敬请关注。

隶书

小篆

楷书

隶书

小篆

楷书

■文/李华强 图/陈晓蕾

“戮(lù)力”和“勠(lù)力”均习见于中华经典,但到底哪个符合造字理据?哪个更规范?要弄清这个问题,还需从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谈起。

“戮”和“勠”在《说文解字》里分属不同部。《说文解字·戈部》:“戮,杀也。从戈,翏(liù)声。”“戮”是形声字,戈作形旁,表示其意义与戈的功用有关,翏作声旁,表示其读音。本义是杀戮、屠杀。《左传·哀公二年》“若其有罪,绞缢以戮”中的“戮”用的即其本义。常用引申义有惩罚、羞辱、侮辱等。《说文解字·力部》:“勠,并力也。从力,翏声。”“勠” 亦是形声字,力作形旁,表示其意义与力量、气力有关,翏作声旁,表示其读音。本义是并力、合力。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勠力一心,好恶同之”,引申为勉力、尽力等义。

作为第一部系统说解汉字形音义的字源字典,《说文解字》对儒家经典文字与社会用字具有重要的规范引领作用,迄今所见的东汉隶书碑刻中“戮”和“勠”的用法是准确的。在解释经典文字方面有较大影响的唐代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对二字的界定及分工也十分清晰。但唐代政府雕刻《开成石经》推广标准汉字时,刻在石经上规范经书用字的《五经文字》和《新加九经字样》只收“戮”,失收“勠”,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戮”和“勠”的混同。古籍中常出现以“戮”代替“勠”的现象,如《国语·齐语》:“与诸侯戮力同心。”三国韦昭注:“戮,并也。”从字义和理据上讲这里不应用“戮”,应作“勠”。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戈部》“戮”下注“勠力字亦假戮为勠。”古人认为“戮”可通“勠”,即“戮”是“勠”的通假字。因此,旧时出现了“戮力”和“勠力”两种写法。

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其中“勠”作为“戮”的异体字。在通知中还规定从1956年2月起,除翻印古书、用作姓氏等特殊情况外,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禁止使用该表中的异体字。“戮”在承担自身意义的同时,又承担了“勠”并力、合力的意思。“戮力”就成了一定时期通用的写法。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该表将“勠”调整为规范字,义为合力、齐力,不再作为“戮”的异体字。“勠”和“戮”从此又各司其职,“勠”表示合力及其引申义,“戮”表示杀戮及其引申义。同时,国务院在通知中指出,该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为我们树立了规范用字的榜样。“勠力”既成为符合规范、契合字理的唯一写法,又再次彰显了《说文解字》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恒久不衰的魅力。作为字圣故里、汉字名城的漯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头学《说文解字》,识字理、晓规范,写好中国字。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