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9月17日 星期

王高飞的扶贫情缘


■本报记者 杨 旭

近年来,王高飞的速冻水饺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富起来的王高飞既没有忘记在创业过程中给予他帮助的党和政府,也没有忘记村里那些贫困户。他主动上门,邀请贫困户到自己的工厂工作。日前,记者来到临颍县大郭镇菜王村,了解王高飞的扶贫故事。

今年39岁的王高飞创业经历丰富。17岁步入社会后,他养过猪、卖过种子。1999年,他在郑州考察市场时看到有人为小餐馆提供速冻水饺,便从中发现了商机。回家没多久,他便贷款购进了设备,办理了执照,生产速冻水饺。由于对市场摸得准,加上诚实守信,王高飞的生意越做越大,销售网络覆盖全省。

过上了好日子的王高飞没有忘本,一直对自己的村庄心怀感恩。去年,他当上了村委委员。在详细了解村里贫困户的生活状况后,他下定了帮助他们脱贫的决心。“就是想回报社会,想为村民做些什么。”王高飞说。

王高飞原以为,只要走产业扶贫的路子,向贫困户打开大门,就能吸引他们来厂里工作,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贫困户张东岗大半辈子和身有残疾的弟弟相依为命,平时靠种地和政府帮扶度日。王高飞找上门时,张东岗怕到工厂干活累,说什么也不愿意去。王高飞一趟趟登门劝说都没有效果,只好给张东岗开了个“后门”。他告诉张东岗,先到厂里体验几天,如果真的太累就不干。别人按月结工资,给张东岗按天结。这样才说动了张东岗。现在,张东岗在厂里已干了一年多,负责择菜洗菜,一个月能有1500元收入。

王高飞在对一户一户的走访中了解到,村里的贫困户大多都是因病、因残致贫。就拿贫困户王春民来说,一家7口就他一个劳动力,要为患病的父母求医问药,还要养活奶奶和两个孩子。王高飞上门邀请,向王春民讲明来厂里工作不耽误照顾家里,连他妻子也可以来工作。终于,夫妻俩都同意来厂里试试。王春民负责制馅,他妻子负责包装,每个人的月收入都不低于2000元。去年,王春民家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

目前,菜王村的13户贫困户中,只要家里有劳动力且身体符合卫生健康条件,大多数都在王高飞的厂里工作。逢年过节,王高飞还自掏腰包去贫困户家里看望。他告诉记者,和贫困户接触得越多就越感受到,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就要在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们,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转变思想。每当想到家家户户过上小康生活的场景,他就充满了奋斗的动力。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