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2月4日 星期

串亲戚


■魏军涛

周末,我开着小汽车,带上妻儿,回老家串亲戚。

在沿途小乡镇的十字路口,我几次遇到堵车。到了老家,我突然间发现,即使在偏僻的乡村,小轿车也很普及了,许多农户的家门口都停着崭新的小轿车,不禁感叹现在车辆之多,也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串亲戚。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广大农村,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那时过年串亲戚,人们大都是靠两条腿步行去的。串亲戚时,背上一小包礼物,吭哧吭哧,一走小半晌才走到目的地。在亲戚家吃过饭,再吭哧吭哧一路走回来。即使是数九寒天,也会走得浑身淌汗,摘下帽子头顶腾腾地冒热气。如果是晴冬暖日头,大路干爽爽的,虽然走得累,但是能穿新衣、挣压岁钱、吃好吃的,走几里路串亲戚也是愉快的事。

但若是遇到雨后,或是雪开了化,满地泥泞,串亲戚就是一件苦差事。一路上,脚不住地在泥泞里打滑,小心翼翼地找地方下脚。走走停停,歇歇喘喘。扶住树,褪下鞋来磕鞋上的泥巴,或者用树枝刮鞋底子上厚厚的泥壳子。路远泥深,走着走着,棉鞋底就被泥水洇透了,袜子也是湿漉漉的,袜子又被鞋底摩挲得褪掉脚后跟了,脚底踩着冰凉的湿鞋袜,又黏又冷,很不好受。再看远烟迷雾处,天边的村庄遥不可及,路途漫长得像是流浪苦旅。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人也骑上了自行车。那时候,家里有辆自行车,不亚于现在有辆小轿车。

庄稼连年丰收,爸爸攒足了钱,终于也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爸爸对自行车非常爱惜,为了防止自行车被雨淋日晒生锈,爸爸把车梁车架上都仔仔细细、整整齐齐地缠满了防水黑胶带,车座子还套上一个棉布垫,其他裸露的地方,譬如车前把、车轱辘钢圈、车辐条等,爸爸经常把这些地方擦拭得锃亮,不让沾染泥土与灰尘。骑自行车遇到特别泥泞的路,爸爸常常在肩头掮着自行车扛过去。跟着爸爸坐自行车串亲戚,自然快多了,也很风光。二八大梁车,后边坐着抱着妹妹的妈妈,我就斜坐在前横梁上,爸爸端坐在中间车座上,手握车把,目视前方,双脚有节奏地用力蹬车。当春光融融,暖风拂面,坐在疾驰的自行车上,真有驾云御风之感。拨响清脆的铃音,不断超越赶脚的路人,在行人注视的目光中,飞驰而过!但是坐上几里路,我的腿慢慢被大梁硌得越来越疼,屁股被颠簸不平的硬土路颠得上下跳动,最终双腿麻木得几乎失去知觉,一下车,脚就麻痛得跟电击针刺一样,好久才能恢复过来。

二十一世纪初,摩托车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我在结婚后,也买了一辆摩托车。妻子娘家路远,有四十多里地,买了摩托车,过年串亲戚再也不怕路远了,但就是冬天受罪。冬天骑摩托车,手木脚麻腿冰。冬天出门,一家人总是裹得厚厚实实的,我开着车,妻子坐在后边,把女儿夹在中间,车后座载着高高的一堆礼物,在刺骨的寒风中一路飞驰。

近年来,“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使各个村庄的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庄稼人出门进城串亲戚,再也不用踩泥路了。工资上涨了,收入提高了,驾照早拿手里了,我与妻子一合计,兴冲冲地买了一辆经济实用的国产小轿车。有了小轿车,确实方便多了,上班旅游串亲戚,百八十里的路也不在话下了。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