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岚
在儿时的记忆里,刚一进入腊月,就嗅到了年夜饭的味道,最先撩起我味蕾的,是母亲做的腊八粥,之后腊月的美食就顺次登场了。
记得那时,每到腊八的前一天,母亲就开始准备第二天煮腊八粥的各种食材,四十几年前的食材花样远没有现在多,但母亲总能像变魔术一般变出很多个小袋袋,里面分别装着平时不多见的几种配料。那时的腊八粥主材多是高粱米,配料是花生、红小豆、芸豆、大枣等。母亲会把这些食材一粒粒挑好,剔除沙子和糠皮,然后用水充分浸泡。
腊八那天早晨,我们还没起床,就闻到了锅里飘出的阵阵饭香,那特殊的香味刺激着早已不安分的味蕾,让人不自觉地直咽口水。冬天天气寒冷,但闻到了饭香,天气再寒冷都不觉得冷了,也不用像往日一样等着母亲烤热衣服再起床,而是自己麻利地从被窝中主动爬起来。家乡有句谚语说:“腊七腊八,冻死俩仨儿。”母亲说,喝过了腊八粥,天气再冷也冻不坏。
在我国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的说法,腊八一到,意味着过年的序幕正式拉开。
在我的家乡,喝过腊八粥,乡亲们就陆续开始“杀年猪”、扫房、蒸豆包、做豆腐、赶年集、买鞭炮,有好吃的、好玩的,宛如进入了天堂。孩子们放寒假了,就一天天掰着手指头数天数,盼过年!
腊八粥里承载着浓浓的年味,掀起了过年的热潮,乡亲们从这天开始就转换了频道。浓稠的腊八粥、喷香的杀猪菜,那里面有乡亲们对自己一年来辛苦的酬劳,有对来年生活的期盼,有对平日里彼此帮助的感恩,更有对乡情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