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我市将中原生态水城建设与“四水同治”工作紧密结合,在水生态保护方面,通过先进的手段恢复和保护水生态功能,维护河道自然形态,努力为生物多样化营造空间。全国自上而下实施的内河天然砂石等自然资源禁采,取缔网箱养殖,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打通野生鱼类“三场一道”(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工作,都是水生态保护的有力举措。在水生态修复方面,我市不断加大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水质量动态检测和雨污分流工程,修复幸福渠水系以及临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中水生态缓冲带、生态湿地,总体目标是通过人工净化、雨水补源和植物、生物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式净化水质,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在生态水利方面,我市水系建设项目全部按照复合式、宽浅式、斜坡式断面进行设计,并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选用生态护岸材料,努力实现既有水面又有流动、既不淤积又能贯通、既有生态又有景观的水系形态。
“中原生态水城建设是‘四城同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任务是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改善生态环境、融合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这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需要,是280万漯河人民的期盼,更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年,我们将继续扛稳责任,努力推进工作,不负组织重托和群众期望。”王喜成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