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凝聚起“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 奋力开创新局”的浓厚氛围,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2021年初,市文联启动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陆续收到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曲艺等优秀作品多篇(件)。为展示我市文学文艺工作者风采,提振精神、鼓舞干劲,市文联决定在《漯河日报·水韵沙澧》文艺副刊开设《讴歌党的丰功伟绩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专栏,将优秀作品集中展示。本期起,陆续选登优秀作品,敬请关注。 
 ■南豫见
 一
 很久以前
 红旗坡还被称为大槐树
 那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荒村
 村标就是一株苍老的大槐树
 孤零零地站在方圆一公里的黄土岗上
 被葳蕤的茅草、蓬蒿、芦苇疯狂围剿
 草兔、野狗、毒蛇……出没其间
 冷僻、荒凉的地容地貌
 不用美工
 就能让完美的原始部落外景呈现
 这些外景,无论锥度,还是维度
 艺术审美的硬核都浓缩为两个字:野性
 弃绝市井喧嚣
 也就少了流行的规则与潜规则
 凡执旗举大事者,必先“小隐于野”
 大槐树是最佳去处
 穿行于大山深处的工农红军
 高举锤头,挥舞镰刀
 砸石凿礓,披荆斩棘
 血染沙场,摇撼江山
 英名天下流传
 二
 那一天,陈久回到大槐树
 漂泊数年,他乡音未改
 开口就透出大槐树的乡音
 他曾旅居大别山腹地七里坪
 执教于一所山村小学
 因参与黄麻起义负伤
 而滞留竹沟传播革命真理
 他悬壶济世,望、闻、问、切
 他心怀善念,对穷人一概免费
 看病的、抓药的,不看病的、不抓药的
 摩肩接踵,从早到晚围着他
 他行医看病是掩护
 开办红色夜校才是使命
 白天坐诊,晚上宣讲革命信仰
 高悬的一盏马灯,熠熠生辉
 上课前的咏唱是必修课
 他领,众和:
 “党呵,亲爱的党,
 请你以铁锻造我、锤炼我,
 使我坚强如铁。
 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远。”
 由陌生到纯熟
 伴着不变的大槐树乡音
 再也擦不去、抹不掉、忘不了
 三
 听他的课,犹如湿柴被点燃
 烘干了,冒烟了,升起火苗
 熊熊烈火,抱团燃烧
 锻造出一个个锤头、一把把镰刀
 高举锤头,砸断束缚手脚的锁链
 挥舞镰刀,割去阻挡生路的荒草
 他仿佛农艺师
 精心培育一株株蒲公英
 让它的种子飘舞飞播
 如满天星星,点亮夜空
 反动派视陈久为养虎者
 反动派视陈久为纵虎者
 反动派视陈久为眼中钉
 密谋布局对其实施抓捕
 连续八次都扑了空
 陈久是鱼,老百姓是水
 怀揣革命信仰的老百姓
 是更深的水
 鱼隐深水
 反动派只能望水兴叹
 四
 那晚
 远道奔袭的县保安团
 把大槐树村围得密不透风
 连一只蜜蜂也飞不过
 可陈久再次隐藏得无踪无影
 深谙秘密的叛徒
 献上了最阴险的一招儿
 将数百名村民驱赶到大槐树下
 威逼他们交出陈久,否则通通枪杀
 村民不惧死
 夜色中的大槐树凛然屹立
 三挺机关枪架起来了
 阴森森的枪口朝向村民
 就在机关枪即将喷吐火焰的一刹那
 陈久挥动着臂膀
 最后一次领唱
 领者、和者倾情高歌
 如山呼海啸,雷霆滚滚
 陈久牺牲了
 他传播的革命真理
 永远留在了大槐树
 为铭记,更为了传承其遗志
 村民将大槐树更名为红旗坡
 上课前的咏唱成了红旗坡的村歌
 历经百年,传唱不衰
 起初如何
 今日亦然
 直到永远
 剪纸 红船精神代代传  王晓敏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