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23日 星期

戏台记忆


■支 线

最近,我要把爸妈接到身边来,但他们一直念叨着要等村里唱完戏再动身,说戏班是村里专门请来的专业豫剧团,连唱三天,村里老少爷们儿都鼓足了劲儿盼着呢!

看戏于我来说,似乎是极远极远的事了。那应该还是孩童时,村里人买东西的主要渠道还是乡村集市,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跟着大人走乡串村地“赶会”。会上,各式摊位挤满了村街,还神奇地自动划分好了区域——这条街是骡马集市,那条街是衣服鞋袜区;这条街卖日用品农具,那条街售瓜果蔬菜……顺着人潮往里走,各种小吃就会多起来,豆腐脑、水煎包、油条、胡辣汤,还会有糖葫芦、糖糕……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简直就是儿时的天堂。

再往里,就会听到“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和有节奏的梆子声,就要看见戏台了。

戏台子通常都搭在集市的中央,下面一层是一人来高的木柱子,用粗粗的麻绳捆绑着,把高高的戏台架了起来。戏台也用木板铺底,垂着层层叠叠的布幔,将舞台和后台隔开,营造出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后台,那真是一个神奇而充满诱惑力的所在啊!那时,我们特别喜欢透过帘幕的缝隙,怀着兴奋与激动的心情偷偷往里面张望。演员们或凤冠霞帔,或涂着厚厚的油彩,或顶着华丽的头饰整理水袖。对小孩子来说,他们来自不可企及的地方,身上装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那么新鲜、那么神秘。

除了偷看后台,在凌空的戏台下玩耍,也是孩子们的一种绝妙体验。这里的摊位通常都会卖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孩子们可以一边欣赏,一边听着演员们在头顶上“蹬蹬蹬”地走过,还会不时地听到乡亲们的叫好声。那种在现实与梦幻交界处的游走,让人觉得亦真亦幻。

长大后,我从中原腹地来到宫墙巍峨的北京,再到烟火繁盛的广州,又从黄海之滨的青岛来到西南边陲的滇池,世界的精彩在我面前一一展现,不再有想吃却吃不到的东西,不再有想去却到不了的地方,儿时在戏台下的那种兴奋与满足感却再难寻回。

在离开家的二十多年时光里,我与家乡如同正负磁极,盼望着也对抗着,想要靠近却又屡屡被推开,只能在一定的距离遥望。而此刻,沉浸在回忆里的我,仿佛又来到了故乡的戏台下,温情的过往如潮水一般缓缓地漫过遗忘的堤岸,把时光里留下的干裂空隙填满、滋润,在原本的荒原上开出了一朵花。

我想回家了,想跟爸妈一起,再去看场戏。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