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王晓景
立冬后的第一个周末,气温却高得让人恍若置身春日。但我心里清楚,冷才是冬天最扎实的概念,小雨和碎雪、迷雾和烈风就躲在不远处。我便格外珍惜起这灿烂的阳光来。
忙洗刷清扫。衣服、床单、被罩,里里外外、大大小小、厚厚薄薄,手洗或机洗,花花绿绿挂了满满一院子。被子晒在屋顶,那是阳光最好的地方,棉花缓慢舒展、蓬松,变得更有弹性。
忙签收快递。我特意网购了几件羽绒马甲,分送给了不同的人。微不足道的心意或许能在严冬固守住身体内的暖,隔绝那透骨的寒气。我给母亲选了羽绒马甲和羽绒裤,酒红色的,浓郁又内敛,适合萧瑟的季节,也迎合她偏爱鲜艳颜色的喜好。
忙买菜煮饭。人是不可以敷衍自己的,尤其是吃饭。这两年,我逐渐对外面的饭菜失去了兴趣,每到周末就不厌其烦地在家里忙活,因为这是稍加操持便能美美款待自己的事儿。买了羊肋条肉,配上白萝卜,炖到汤色奶白,再放些盐和胡椒粉儿煮面,食上一大碗,微微冒汗,顿觉周身通透。
忙游走观望。村外,田地里麦子萌出一层新绿,野枸杞挂着零星的红果,狗尾草、刺蓟、苍耳静默中带有些许桀骜不驯,仿佛在期盼下一个春天的到来。村内,三三两两的老太太坐在街面儿上,拉些家常,说些零碎,身后的门开一半,看得见整洁的院落;菊花开得正好,沿墙一溜儿,台阶上再一溜儿,拐弯处又一溜儿。轧好的面条挂在搭好的架子上,切片儿的红薯平摊在地面——用风干晾晒法储存食物,是依照惯性延续下来的老智慧。一些房子老了,但有阳光从缝隙洒下来,并不显得暗淡。路旁榨油作坊里的机器轰隆作响,菜籽、芝麻的香味溢出、飘远;胡辣汤铺子里飘出的烟火气,让人心生温暖……
忙发呆放空。我坐在窗户旁,眯着眼睛晒太阳,听些舒缓的轻音乐,悠扬的音符从耳朵淌到心里,让眯着的眼睛不想睁开。收到一本杂志的样刊,又与一家新杂志的编辑取得联系,计划尝试不同的写稿方式。握住笔的时候,才清楚自己在追寻什么。虽然日日都是相似的重复,但今天不是昨天的翻版,明天又不是今天的孪生。
生活是个圈,一个七天连着一个七天,把周末温饱香甜的片段记录下来,让自己爱上琐碎、接受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