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合兴(左一)在裴城村文化合作社指导排练《将军情》。
本报记者 朱 红 摄
■本报记者 朱 红 通 讯 员 李 晶
“自古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决定弃笔从戎去外边,说服了父母兄嫂,全家人举手称赞把劲儿添……”日前,记者来到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的十字街,被一阵阵锣鼓声和戏曲声深深吸引。这是裴城村文化合作社古韵新曲艺术团正在排练新编曲剧现代戏《将军情》。春节期间,该剧多次在周边村庄演出,引起强烈反响。记者采访了该剧的编剧兼导演、裴城村文化合作社社长杨合兴。
该剧塑造了开国少将苏进将军戎马一生的高大形象,于2021年4月26日首演。在郾城区文化旅游局的支持下,这部戏在郾城和舞阳巡演近70场,受教育的干部群众4万余人。前段时间,《将军情》被评为我市2021年度市级文艺精品。
杨合兴今年6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2021年2月,受裴城镇党委、政府委托,杨合兴开始创作《将军情》,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一个多月时间里,村里的文化广场、田间地头,都留下了杨合兴呕心沥血创作的身影。有次他和妻子沿着幸福渠散步,突然灵感喷涌,当即蹲在路边用手机开始记录。不知不觉二十多分钟过去了,直到妻子拍打他的肩膀,他才从剧情中“走”出来。
“剧本创作要坚持守正创新、精益求精。在词句方面,我反复揣摩,边写边改、边演边改。在与苏进将军后人的交流中,我不断发现新的切入点,持续加戏,剧本最终由首稿9000余字增至1.3万字。”杨合兴告诉记者,有次他拜访苏进将军的侄子苏自成,老人忆起苏进将军的大儿子苏健回乡支教的往事。杨合兴立即动笔把这部分内容加进剧本里,以此展现苏进将军尊师重教的良好家风。
2021年3月中旬,杨合兴在裴城村“两委”的支持下,动员、组织原村民宣传队人员组建了古韵新曲艺术团。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镇政府拿出了1.5万元、村“两委”拿出了1万余元,购买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支持演员们带妆排练。每天晚上6点至9点半,演员们在裴城村文化大舞台上一丝不苟地排练,风雨无阻。4月26日首演成功后,郾城区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作品研讨会,邀请资深戏剧创作者齐聚一堂,对作品提出中肯意见与建议。大家认为,该作品语言质朴亲切,红色主题的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在建党百年之际推出这部精神丰满的现代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021年7月1日,《将军情》巡演正式启动。没有舞台车,村民就发挥聪明才智自己焊。当小型拖拉机的机头拉着大板车、载着农民演员们走街串巷演出时,所到之处观戏者无不为之动容。
“进城演出必须租用大型流动舞台车。为了节省开支,演员们顿顿都是面条、馒头、稀米粥。演出完赶不回村子时,二十多个演职人员就挤在我在城里的家中,卧室、餐厅到处躺满了人。”说起演出的情景,杨合兴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这支农民演出队在杨合兴的带领下,凭着对戏曲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将红色火种播撒在沙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