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奥会赛场上,有一项运动可谓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就是有着“冰上芭蕾”之称的花样滑冰。
2月19日,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冠。他们选用的配乐为《忧愁河上的金桥》。
在花样滑冰历史上,美妙的音乐成就了无数优秀运动员的高光时刻,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有着200余年的历史。
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举行,花样滑冰被列入比赛项目。最早的花滑比赛并没有配乐,是一项无声的运动。
1932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花样滑冰的寂静被打破。一支乐队走上冰场,为所有选手伴奏,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被循环演奏了十多遍。
从此,各种美妙的音乐让花样滑冰选手如虎添翼,这一项目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以下几首曲子是花滑赛场上的“热门”,成就了许多精彩瞬间。
《波莱罗舞曲》 1928年,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为他的好友、俄罗斯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写了这首曲子。
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上,英国花样滑冰组合杰恩·托维尔和克里斯托弗·迪恩凭借出色技能与《波莱罗舞曲》的完美结合,赢得了满分,获得奥运金牌。如今,《波莱罗舞曲》依然是热门曲目。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选手金博洋就选择了这首作品作为配乐。
《天鹅湖》 “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广受全世界听众的喜爱。在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花滑比赛中,乌克兰名将奥克萨娜·巴尤尔以《天鹅湖》为配乐表现“黑天鹅之舞”,是花样滑冰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俄罗斯组合埃琳娜·伊利尼赫与尼基塔·卡萨拉波夫也选用了《天鹅湖》中的片段,完成了一段美妙的冰上双人表演。
2012年世界花滑锦标赛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日本名将羽生结弦表演了经改编的和风版《天鹅湖》,“东方冰上天鹅”令人难忘。
《图兰朵》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一定想不到,自己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有朝一日会在冰场上屡屡响起。
2003年世界花滑锦标赛上,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选择了《图兰朵》。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日本选手荒川静香选择此曲并凭借精彩表演摘得花滑女单金牌。
此外,乔治·比才的《卡门》、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维瓦尔第《四季》等名曲因为观众接受度高、故事感强,符合花滑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演绎故事的要求,也常常出现在比赛配乐中。
2014年索契冬奥会后,花样滑冰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比赛选曲中取消了“不能带有人声”的规则。在紧接着的2015年世界花滑锦标赛上,选用人声音乐的节目就达到了35%,其中最多的是音乐剧。以下这些音乐剧格外受青睐:
《歌剧魅影》 这是安德鲁·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乐、浪漫的剧情、完美的舞蹈成为音乐剧中的经典。这部音乐剧问世的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花滑职业赛场上就有选手选择了其中的曲子。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我国花滑选手庞清、佟健选用《歌剧魅影》参赛。在索契冬奥会上,日本选手铃木明子也用《歌剧魅影》选段参赛。
此外,《悲惨世界》《红磨坊》《摇滚莫扎特》《我,堂吉诃德》等音乐剧近年来也颇受欢迎。今年冬奥会上,我国选手朱易选用了音乐剧《日落大道》中的音乐进行表演。
除了古典音乐和音乐剧,花滑赛场上还不乏经典电影的配乐以及流行音乐。《教父》《加勒比海盗》《辛德勒的名单》《末代皇帝》《卧虎藏龙》《阴阳师》等经典电影的配乐,成就了许多场精彩的花滑比赛。
理想的花滑音乐究竟是怎样的?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它一定是富有感染力,能引发观众共鸣,并丰富运动员的表现力,促使其达到技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的音乐。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