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2月25日 星期

文艺创作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陈全义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中式美学”惊艳了全球,一句句优美的古诗词对各节气作了诗情画意的诠释;闭幕式上,从“十二生肖”到“中国结”,再到“折柳寄情”,这是中国给全世界的浪漫!开幕式和闭幕式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营养和智慧,自带夺目光环,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体现了文化自信。 文艺创作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还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如央视虎年春晚中,女子群舞《只此青绿》用舞蹈之美,演绎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引领观众步入充满现代意蕴的中华美学殿堂,圈粉无数。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与精神追求,否则我们的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宝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价值追求,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 创新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赋予新意、创新形式,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如河南卫视,从牛年春晚的《唐宫夜宴》到虎年的《元宵奇妙游》,“中国节日”系列作品多次火爆出圈,通过创新弘扬了传统节日文化。今天,各种艺术互融互通,多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我们要正确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创作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实现融合发展,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毫无疑问,火爆出圈的作品不是突然开挂,而是创新的结果,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工作者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培根铸魂、成风化人上展现新担当,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