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彦在写作。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写作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让‘夕阳’更红了。”73岁的张德彦老人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几十年来笔耕不辍,退休后更是沉浸于写作,作品曾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一些作品在省、市、国家级比赛中获奖。近日,记者走进张德彦老人家中,倾听他的人生故事。
在市区紫荆花园小区张德彦家中记者看到,客厅内陈设简单,靠墙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纸、笔和书籍,这是老人写作的地方。张德彦精神矍铄、为人和善,言语间流露出对写作的热爱。
张德彦从小就对文学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经常动笔写作。上学时他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给同学们听。工作后,张德彦成为一名教师,对写作的热情不减,不仅自己写,还辅导学生写,许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爱上了写作。
2009年张德彦退休,有了许多空闲时间,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写作,创作出不少作品。
“写作是快乐的。每写完一篇作品我都很有成就感。”张德彦告诉记者,只要灵感一来,他就会立刻写下来。“不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感觉心里堵得难受。”张德彦说。每一篇作品他都要反复推敲、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有一篇作品他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逐字逐句斟酌。“好的作品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每一个句子、词语我都力求准确、生动。”张德彦说。
《东方明珠更辉煌》《癸巳之光》《漯舞赋》《沙澧赞》……张德彦的作品以小见大,反映祖国各项建设的伟大成就,体现沙澧儿女的家国情怀,描绘漯河的美丽风光。“用笔把真实的生活记录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张德彦表示。
“碧水蓝天沙澧河,贾湖骨笛曾悠扬。”“历史丰碑五千年,古老文明赋沧桑。”……张德彦在长诗《悠悠岁月燃激情》中满怀激情地赞美家乡、赞美祖国,在《癸巳之光》一文中描写了祖国在科技、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的伟大成就。而在《我在贫困乡村当教师》《退休生活乐趣多》中,他又用朴实、接地气儿的文字描述了与妻子的生活趣事、工作中的快乐和烦恼,以及退休后接送孙辈、外出采风、表演戏曲等生活片段。张德彦通过充满烟火气息的文字记录生活瞬间,分享人间温情,弘扬真善美。
2018年前后,张德彦写下约20万字的自传《人世间》。在这部作品中,张德彦讲述了自己从少年到青年再到晚年的成长历程,反映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从生活变化见证时代变迁。“我很喜欢作家梁晓声的作品《人世间》,所以给这部作品起了同样的名字。”张德彦告诉记者,“我生于1949年,和共和国同岁。从小在红旗下成长,我希望通过手中的笔展现这些年来生活的变化,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送上衷心的祝福。”张德彦说。
“用文字记录美好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我从写作中获得的最大乐趣。”张德彦说,“以后我还要坚持创作,在文学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