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丽
时光流逝,我愈发想念故乡的那条小巷——万祥街。小巷的模样是那样模糊却又清晰,屋檐下燕子的声声呼唤是那样遥远而又熟悉……这些年,因为母亲已经去世,我很少归乡。但隔了这许多年,故乡的小巷依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木心在《从前慢》这样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巷子人家的生活就是一种慢时光,氤氲着淳朴的生活味道,从一个门庭到另一个门庭,从一处院落到另一处院落。
弯弯又狭长的小巷,墙壁裂开了一道道岁月的痕迹,于浅浅的日子里铺开生活的万花筒。小巷如小家碧玉般能在时代变迁中荣辱皆忘、处乱不惊。好比春日巷子里谁家墙边的桃花开了,一树繁花随风摇过来又晃过去,小巷便湮没在灼灼其华中。
忘不了这条巷子,它没有戴望舒小巷里所写的撑着油纸伞、有着丁香般的颜色和芬芳的姑娘。好多人不愿从巷子里过,嫌它闭塞、路面坑坑洼洼,以至于雨天老是满地积水,一不留神就会被溅上一身水渍。
可我总喜欢在巷子里来回穿梭,享受着巷子的宁静和与世无争。更让人感动的,是巷子里面浓浓的红尘烟火气,邻里间的关系是如此融洽——谁家正做饭缺了油盐酱醋,就大方地向邻居家借。给的人也不吝啬,常常把自家的瓶子递过去;用的人也没有不好意思,归还的时候说上一句诚恳的“谢谢”,两家之间的关系就走得更近。碰到天气不好,晾在房顶上的粮食来不及收,自会有热心邻居过来帮忙。走亲戚的人来到家门口却大门紧闭,热情的邻居会让亲戚先到自己家中歇脚聊天,等着主人归来。邻里之间的相互帮衬使得人世间更多了温馨的底色,真是“远亲不如近邻”。
难忘幼时的好多个下午,阳光长长的光线照射下来,小巷里浮现出我长长斜斜的影子。天真的我认为时光漫长,仿佛会经久长远,如同巷子里的老太太们一样,像是扎根在了大门口,老是坐在榆木做的靠背椅上,如同经历了一茬又一茬顽强生长的野草。在记忆里,她们逐渐老去,像草一样枯黄、风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同老照片里泛黄的影像。
我喜欢听小巷里“买热豆腐喽”“谁要洗发水护发素”“磨刀磨剪子”的吆喝声,充满了生活气息。它告诉人们,巷子里的人家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细水长流那种,从不铺张浪费。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现在想来,小巷内的瓦房低矮,青石板布满岁月的苔藓,虽显得老旧寒碜,但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深扎我心灵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