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7月25日 星期

沙河调里的楚国风云


■余 飞

舞阳县章化镇位于该县北部沙河南岸,其名来历与战国时期的楚国有关。当时章化一带属楚国,楚国在此建章化台,后人便以章化名之。章化现存许多与楚国有关的遗迹。

沙河调传统剧目中有一部叫《伍子胥保娘娘》的戏,讲的便是有关楚国的故事。据沙河调老艺人张自力说,《伍子胥保娘娘》分为上、下两本,又叫《前楚国》《后楚国》,武功、唱功俱佳者方能领衔。

《伍子胥保娘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楚国国力较弱,就想与邻国联姻以自保。楚平王与吴国商定,吴王将其公主吴香女嫁给楚太子羋建。楚平王派费无忌带着迎亲队伍前去迎亲。路上为避免强盗抢亲,费无忌特意安排了金顶、银顶两乘花轿。为安全起见,让公主坐上银顶轿,随侍宫女坐上金顶轿。到了楚宫,楚平王听说公主貌美,欲据为己有。费无忌为讨楚平王欢心,就让金顶轿中的宫女(即后来的马娘娘)与太子成了亲,而把银顶轿里的吴香女献给了楚平王。民间就有这样的传说:“金顶轿换银顶轿,公主是个丫环命,丫环倒有娘娘福。”

后来敌国攻打楚国,大将伍子胥保护马娘娘及其子出逃,被困于玉禅寺。马娘娘将其子交给伍子胥,命其保护其子逃生,自己投井自杀。伍子胥置石覆井上,并用宝剑于石上刻“天长地久”四字,怀抱马娘娘之子跃马而去。后来,楚国平定外患,伍子胥带着马娘娘之子还朝,却遭费无忌设计陷害,伍子胥全家被杀,他只身逃到吴国。这才有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须发皆白的故事,也有了伍子胥为报仇鞭楚平王尸的传说。在章化至今还流传着伍子胥被村姑搭救却使村姑投河而死,其为村姑建娘娘庙的传说。

《伍子胥保娘娘》也好,《前楚国》《后楚国》也罢,传唱的都是伍子胥的忠义和报仇雪恨的故事。老百姓看戏,看的就是好人能得好报、坏人终受惩罚。于是在沙河流域的戏台上,与楚国、伍子胥有关的故事便广为流传。

《伍子胥保娘娘》什么时候成戏、又是什么人编成、什么时候开始在沙河流域唱响,现已无考。但该戏却是由当时漯河的“四街”戏班唱红的。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先是“四街”戏班著名武生夏安澜演出此戏。刘梅英到漯河后,本以旦角见长,后著名净角兼掌班、艺名“桐木夯”的魏金喜根据刘梅英的先天条件,建议她反串生行。刘梅英便塑造了伍子胥的形象,并因此享誉沙河两岸。据说,刘梅英为不负观众,竟以身怀六甲之身演出全本。

当时,“四街”和“五班”两个戏班同在漯河,演员们经常互相搭班演出,“五班”便也开始演这部戏。身在“五班”的沙河调著名武生孙文明演的此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孙文明是阴阳赵镇戴庄人,自幼学戏,以武生立足。他演的伍子胥和夏安澜、刘梅英相比各有千秋。遗憾的是,孙文明后来改行做戏班里的鼓师,并把打鼓技艺传给了刘梅英的儿子田超。自此,那脍炙人口的《伍子胥保娘娘》在漯河的舞台上消失。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