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7月25日 星期

说说“雕刻”


■陈 锋

“雕刻”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在雕刻上有真功夫的人层出不穷。

刻的本义就是用刀刻。《国语·鲁语上》:“庄公丹桓宫之楹,而刻其桷。”《管子·立政》:“五曰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便是甲骨文。秦书八体之一便有刻符,即刻于符节上的文字。《说文解字·序》中也说:“秦书有八体……三曰刻符。”《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淮南子·本经训》:“镌山石,锲金玉。”刻玉、刻石、刻木都很常见。

由于雕刻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在方寸之间玩出绝活的人很多。《韩非子·喻老》中有这样的记载:“ 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象,指象牙。用象牙雕刻的楮叶放在真楮叶中竟然不可分辨,说明雕刻技艺已十分精湛。

雕刻有用木的,也有用其他材料的,比如著名的鸡卵碑。《晋书·戴逵传》:“(戴逵)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总角时,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作《郑玄碑》,又为文而自镌之,词丽器妙,时人莫不惊叹。”这个故事中,雕刻使用的材料是“鸡卵”,其雕刻成“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记录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汉字最早就是在甲骨上刻字,后演化为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写工具不断变化,汉字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中华文明绵延不断,汉字功不可没。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