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8月4日 星期

七夕节里话七夕


■本报记者 齐国霞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传统节日七夕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朝杜牧有诗云:“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我市民俗文化研究者、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傅胜利说,这个美丽的传说表达的是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著名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就是根据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

相传牛郎是南阳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靠哥嫂生活。嫂子马氏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分家后,牛郎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有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美满幸福。不料天帝得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撞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相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荆楚岁时记》里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乞巧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因此,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夕节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在河南,七夕节的风俗习惯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供品有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要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饺子、做七碗面条汤。在沁阳、孟州等地,现在还流传着“七夕”对歌的习俗。种种有趣的七夕习俗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