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牛郎织女》剧照。张秋丽 摄
■张盼盼
七夕节是个浪漫的节日,寄托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祈愿。纵然如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也“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戏曲中有唱“应节戏”一说,如端午节唱《白蛇传》、中秋节唱《嫦娥奔月》。这些“应节戏”因剧中所涉部分情节和节日相关而受到群众欢迎。豫剧中与七夕相关且仍在舞台演出的剧目是《牛郎织女》。
豫剧《牛郎织女》又名《鹊桥会》《老舅分家》《七月七》。该剧由老艺人陈殿口述,收入《河南传统剧目汇编》。
该剧前半部主要是家庭伦理戏,讲述了孙家父母亡故,兄长守仁艰辛抚养二弟守义(即牛郎)长大成人。守仁娶妻卢氏,欲害守义独霸家产。守义进山牧牛,牛吐人言,告之卢氏有迫害之意,劝其与嫂分居。午间饭中有毒,黄牛暗示守义拒食。其嫂责打守义,守义请来老舅主持分家。守义只索黄牛一头、破车一辆、破皮箱一个,与兄嫂舅父道别,乘车至深山,耕种为生。后半部讲述七夕当天牛郎在河边放牧,见仙女们在洗浴,黄牛教牛郎盗织女衣服,得以与七仙女成婚,夫妻恩爱,生下一儿一女。又一年七夕,天兵天将召织女回天宫,牛郎哭留不得,织女含泪升空。牛郎依黄牛所嘱,杀黄牛、穿牛皮靴携儿女追之,被王母拔金钗划天河所阻,夫妻隔岸相泣。太白金星奉玉帝旨至,许其在农历七月初七通过由百鸟搭成的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剧中最精彩的两处当属“老舅分家”。从古至今,由于“娘亲舅大”的习俗,兄弟分家一般都是由舅舅主持。剧中,扮演舅舅的丑角演员王艺红通过诙谐的表演体现了舅舅的公正无私。尤其是剧中用欢快的声调吟唱“天要阴雨要下,弟兄二人要分家,叽里呱嗒一呱嗒”等几句唱词,以苦戏喜唱、边说边唱来表现心中的无奈和哀伤。王艺红依据特定的神话背景和对人物的深切感受,把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塑造得光彩夺目。
牛郎织女的神话妇孺皆知,他们的爱情纯真美好、曲折动人。天河能隔断人,隔不断绵绵相思。豫剧里的《牛郎织女》有别于其他版本如《天仙配》。该剧不仅有夫妻之间的爱情,还有兄弟情,更有民间风俗。这是一幅隐藏在神话爱情背后的人生苦乐图,让人们在爱情之外看到亲情、责任和担当,懂得珍惜和包容。
七夕节,不妨在手机上看一段豫剧《牛郎织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