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说的就是七夕。古往今来,七夕之夜,无数诗人墨客仰望星空,挥笔咏叹,寄托情怀,“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是良辰吉日,“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因为心境不同、角度有别,文人笔下的七夕韵味悠长。
唐代诗人罗隐的《七夕》:“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淡淡几笔,为我们打开了一幅七夕聚宴祈祷、拜祭乞巧的民俗画卷。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诗人通过描写宫女百无聊赖地扑打萤火虫、仰望牵牛织女星,传神地刻画了其孤寂生活和凄凉遭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他乡七夕》中借鹊桥会的故事抒发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
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菩萨蛮·七夕》:“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有一次相会时间,但终究是美好的。这首词道出了人生的深奥哲理,表达了夫妻团圆、永不分离的愿望。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词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抒发了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赞颂之情。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台城路·塞外七夕》《鹊桥仙·七夕》格调凄婉,表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交通便利,电话联系便捷,QQ微信可以视频,不必见字如面,也不必“云中谁寄锦书来”,真是莫大的幸福。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