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8月4日 星期

绳刘村因绳而得名


■柴全伟

舞阳县章化镇绳刘村是行政村,辖绳刘和柴庄两个自然村。“75·8”特大洪灾之前,刘姓和柴姓群众比邻而居,柴姓群众在村东居住,刘姓群众在村西居住,统称绳刘。洪水过后房倒屋塌,为避开村南灰河泛滥的水,刘姓村民向北迁居,柴姓村民还在老地方居住,形成南柴北刘之势。

据村里老人口口相传,明洪武年间,刘氏三兄弟和柴氏四兄弟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居至此。刘家以纺绳为业,纺的绳结实耐用。当时,行业+姓名的冠名方式很流行——这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包含着对其手艺或从事行业的认可,如豆腐张、粉条李、铁匠王等。常用刘家纺的绳子的乡民便称刘家的当家人为“绳刘”。人们“绳刘长”“绳刘短”地叫起来,时间一长,其真实名字倒被忘记了。人们为纪念“绳刘”建村之功,索性把村子命名为“绳刘”。

时至今日,绳刘村柴姓发展到500余人,刘姓人数已经超千人。柴姓的四爷坟和刘姓的三爷坟俱存。每逢重大节日,刘氏和柴氏的后辈总要祭祀建村的先祖,祈祷先祖保佑子孙后代生生不息。

关于绳刘村村名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元末明初,绳刘村出了一个姓刘名绳的义士,勇猛无比,令元军闻风丧胆。刘绳跟随永乐帝朱棣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后高居大将军之位。绳刘村的村民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也为了避讳,就把其名字颠倒一下,把村子命名为“绳刘”。

作为土生土长的绳刘村人,在我的记忆中,村子里遍布坑塘,有南坑、长坑、圆坑、三角坑、老西坑等。这些坑塘都与村南的灰河相通,有着沤麻的良好自然条件。小时候,村民们每年都要留出部分田地种麻。麻又分为青麻和紫麻。紫麻矮小、青麻高大,紫麻结实、青麻易断。麻成熟后,被扎成捆放在坑塘里浸泡,叫沤麻。直到麻皮与麻秆剥离,人们才打捞出来,清洗干净后在太阳下暴晒,经过锤打等工序,最后根据需求加工成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麻绳,俗称打绳。于是,夏天村子里的大小坑塘里堆满了成捆的麻,散发着独特的气味。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诗句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桑和麻同为古代人们解决衣着的重要作物。绳刘村的村民们世代从事的劳作是解决人们衣着的热门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麻绳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绳刘村便空留其名了。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