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9月27日 星期

记忆深处的灯光


■韩 芳

小时候,我生活的村庄里没有那么多灯光。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最小瓦数的灯泡。昏黄的灯光,能够照亮夜晚的前半部分就行。农户人家,一般晚上八点多钟就睡觉。小孩子没有那么多作业,下午放学很早,天亮着作业就写完了,没有人在深夜还写作业。

清晨,孩子们要上早自习。学校就在村东头,前后邻居喊一喊,小伙伴结伴走。没有路灯,照样能走到学校,然后自觉开始读书。我们用的是煤油灯。我总是对着昏暗的灯光发呆,看着白色的棉芯渐渐发黄、发黑、发灰。后来,我们开始用蜡烛,是那种粗粗的白色蜡烛。用火柴把蜡烛点上,燃烧几秒钟,烛油在桌面上滴几滴,拿着蜡烛屁股对准烛油,蜡烛就稳稳地粘在桌面上。我读两行字,看一会儿蜡烛——烛油顺着修长的躯体慢慢流下来,颇有美女落泪的感觉。

等我慢慢长大,留在记忆的是县城火车站的灯光。

那时我去新乡读书,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绿皮火车,晃晃悠悠几个小时,就到了新乡。发车时间是晚上十点,妈妈每一次都送我到车站,和我一起到站台看着我上车,等我在车上找到坐的或站的位置,隔着窗户和她挥手告别。车缓缓启动,我看到倒退的站台、倒退的妈妈,还有两行白色的路灯。

后来听妈妈讲,她每一次送我时,看着列车前行,后来的几天眼前浮现的都是我所坐的列车朝前驶去的样子,仿佛我一直在走。县城里的路灯照亮她回家的路。深夜的县城,独自回家的母亲,这个画面一直留在我脑海里。我知道,我是妈妈一生的牵挂,所以无论去哪里,到达的第一时间我都会告诉妈妈:妈,我到了。您放心吧!

再后来,我到郑州求学、到北京听课,大城市的灯光总是那么璀璨。深夜的时候,路灯依然亮着,各式各样的路灯挺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每站在街头,我总会被这些光芒所吸引。大城市代表的是夜生活,不像家乡小镇的人早早就关灯睡觉。

城市再热闹,我也只是旅客。倒是每次乘坐公交车到达某一站的时候,站牌柔和的广告灯光更使我感到亲切。

在郑州,我总会在大石桥站下车,那里有等候我的朋友。我们一起在路灯下往里面走,走过两条小巷,去吃那家最正宗的凉面,两块钱一碗,稍微带点儿甜,吃起来清爽可口。配上一瓶汽水,时间就在我们的等面、吃面、闲聊中过去。

后来,我去北京投奔好朋友,住在她家。坐公交车去听英语课结束回家时,往往已经晚上七点多钟。我下公交车的时候,站牌上柔和的灯光亮着,好似照亮我回家的路。顺着高高的路灯,我步行几分钟就能走到朋友家。途经一家小超市,我会买一袋酸奶回去。那灯光,静静地陪着我,送我回家。

记忆里的灯光和家人朋友联系在一起,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求学几年后,我又回到家乡县城工作。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县城晚上也是灯火通明、车来车往。

我的孩子已经上初中,每天晚上放学已经八点半。而我,变成了那个站在公交站牌下等待的母亲。公交站牌设在学校大门西侧,我和孩子约定好在那里等。贴着售房广告的玻璃灯亮着,照耀着我等待的身影。和我一样接孩子的妈妈或坐在三轮车上,或站在一边,等待着孩子们归来。我抬头望向远处,两排路灯挺立,照亮着我们回家的路。

灯光,是我长长的回忆,是几十年的生活变迁,也是亲人不变的等待。在灯光下,我在这头,成长为母亲;灯光在那头,见证着城市的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