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漯河北附实验幼儿园提供
■本报记者 李文姣
2011年,张美美从学校毕业后踏入幼教领域,至今已11年了。她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保教主任。
今年秋季开学,张美美担任小班班主任。初入学的幼儿几乎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绪,一般情况下,经过老师们的悉心照顾,幼儿大概在一周后会逐渐适应新环境。但今年张美美班里幼儿小强(化名)的分离焦虑期明显别比别的孩子长。他不爱与其他幼儿交流,特别抗拒别人的触碰,动不动就大喊大叫,还会有暴力行为。在观察了几天后,张美美跟小强的家长沟通,了解到小强的爸爸和妈妈均在外地工作,他与姥姥一起生活,平时很少与同龄的孩子玩耍,不能顺畅地与人交流。张美美与班里的三个老师开会研究了小强的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对策。
排队时,小强不愿意跟小朋友拉手,张美美就和他拉手站一队,虽然他还是有点不情愿,但也不好意思甩开老师的手。就这样过了几天,排队的时候小强会主动去拉老师的手。看到小强的转变,张美美就在班里表扬他,还安排几个性格活泼的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主动带他玩。慢慢地,小强变得活泼起来,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交流,还会跟关系好的小朋友说悄悄话。张美美说:“孩子有情感陪伴需求。若他父母不能陪伴,我们要帮助他多交朋友,帮他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除了户外活动还有经典诵读、常规教育、绘本阅读等。张美美把这些内容安排在用餐前后、课前等碎片时间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张美美尽可能多地组织家园共育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探讨育儿经验。
张美美作为保教主任,主要负责对老师进行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培训。张美美说:“我工作多年,发现最有效的教研方法还是磨课,组织老师们上一节模拟课,然后针对这一节课反复打磨,这样才能让老师把教研内容在实操中完美地展现出来。”每学期,张美美安排的教研工作重点都不一样,这学期她的教研重点是音乐和美术。每周的教研会上,张美美会带领老师练习弹奏、唱歌、折纸、绘画等。在她的帮助下,年轻老师成长迅速,她自己也变成了幼儿园的中坚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入园的机会变少,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张美美说:“幼儿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我每天都会跟家长进行沟通。”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状况、吃饭和午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等等,张美美都会仔细观察然后及时反馈给家长。疫情防控期间,班里的幼儿都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按时完成作业。张美美说:“有些手工作业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但是家长们都积极准备,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