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7月18日 星期

隐藏于文字的森林


■朱 超

每个人都需要倾诉——或分享生活中的喜悦,说出内心积蓄的情感;或漫无边际地闲谈,倒出胸中压抑的苦水。有些倾诉借助于语言,一吐为快;有些倾诉曲折委婉,文字成了纾解苦闷的理想渠道。

我从小内向敏感,又是家中独子,父母忙时,就把我一人放在家中。父亲把院子里的旧轮胎放在地上,用两只交叉的木棒当船桨,让我搬把小凳子坐在中间想象着划船远航。划过了时间,放飞了想象,我常常一玩就是半天。因为不善言谈,我就写日记。日记本里的只言片语是我最初的梦想——我总想把自己隐藏在书页间,与自己的狭小世界为伴,轻易不肯走出。

父亲讲的那些故事算是我的文学启蒙。夏天的夜晚,我坐在父亲身旁听他讲各种离奇故事,有成语典故,有《聊斋》里的故事,还有添枝加叶的民间传说。渐渐地,我学着把听来的故事按照自己的理解讲给小伙伴听,有时讲到一半忘掉情节,索性临场发挥自圆其说。这大概是用孩童的方式为我的文学之路埋下的伏笔。

父亲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写过不少小说,都放在书柜的最底层。有一天我偶然从书柜翻出了这些作品,立刻被吸引住了。父亲那些压在箱底的小说成为我喜欢文学的动力——高中毕业选报专业的时候,我没有犹豫就填写了汉语言文学。从那时起,我开始了文学创作。

读大学时,我在文学杂志和校报副刊版面发表的小说和诗歌算是文学之路上最初得到的鼓励和认可。写作的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没有读,就没有写。所以书籍也是我文学之路上的良师——《黄金时代》里的黑色幽默、《百年孤独》里的魔幻奇异,以及莫言笔下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和苏童笔下潮湿溽热的香椿树街,都让我心驰神往。这些中外经典作品里的人物从开始的陌生疏离,到初见时的欲言又止,直到心照不宣如老朋友般的默契,最终成为伴我成长的精神挚友,更是我文学之路的灯塔和航标。

毕业后,辗转之间,我偶尔写点感悟,在文学的道路上一曝十寒。我不善交际,总觉得在日常事务中缺少一股精气神,索性就静下来读书、写作、投稿。在编辑老师的引领和支持下,我参加读书会、文学讲座,创作的热情被重新激发。短短几年,我在报纸副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散文和小说,并在业余时间创作中篇小说《午镇纪事》《扶摇记》,短篇小说《怒火中烧的年代》《美学故事》等。

有时,我会静下来思考:假如自己生性活泼、颇有辩才,或许看书和写作的时间就会被其他活动所占据。还好,这种从小形成的沉默秉性和喜好安静的习惯,让我把更多时间用到了小说创作上——它们是我心灵的文字,是我内心的呐喊。在日常生活中,我依旧沉默寡言,但内心充盈,获得了另一种满足。

在文字的浩瀚森林中,我像个懵懂的孩子,有时难免左顾右盼、心猿意马,但森林就在那里,静待每一个迷途的游子回归。隐藏在文字的森林中,我倍感安心,仿佛巨大的屏风将我遮蔽,一侧是波澜壮阔的江湖,一侧是云淡风轻的生活。而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扇抚慰人心的屏风。

感谢生活的每一份馈赠,我的文学之路上还需要耐心沉淀。若是持之以恒,虽资质驽钝,也希望得到灵感的垂怜。隐藏于文字的森林,我期待文学的芳草径,落英缤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