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很多老年人仍然坚持去户外锻炼。运动锻炼的好处很多,如增强抗寒能力、预防慢性疾病。医生提醒,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冬季锻炼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早晨太阳升起后1小时~2小时气温回升后再锻炼,或者选择在下午太阳落下之前锻炼。许多老年人睡眠少、起得早,喜欢晨练。然而,冬季早上气温较低,人体肌肉弹性、延展性变差,黏滞性增大,肌腱、关节结构润滑不良,尤其是衣物较薄或裸露在外的腕部、手部、踝部等部位。这种情况会导致身体僵硬,肌肉收缩速度变慢、动作变形,不易保持运动中应有的协调性、平衡性、准确性,难以发挥肌肉力量,容易发生损伤甚至跌倒。
老年人冬季健身可以选择耐力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跳广场舞、骑自行车等,或体操运动如广播体操、医疗体操,还可以选择网球、门球、高尔夫球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也不错。这些运动能够促进气血通畅,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增强免疫力,有助于身心健康。
老年人冬季运动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初期,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小,经过锻炼适应后再逐步达到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如果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运动时感到身体发热、出汗,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和睡眠较好,说明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合适。运动中可以监测脉搏。老年人的适宜运动强度可以用“脉搏数=170减去年龄”这个公式来衡量。例如60岁的老年人,运动中即刻脉搏达到每分钟110次,运动后5分钟~10分钟内脉搏恢复到安静时水平较为适宜。
运动时间每次30分钟~60分钟即可,包括热身运动及运动结束后的拉伸时间。每周锻炼不应少于2~3次。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最重要的是经常锻炼,坚持运动才能保证良好效果。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