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2月1日 星期

再读《故乡在纸上》


■杨晓曦

第一次读作家潦寒的《故乡在纸上》,感觉是在看一部写实的纪录片,一个镜头一件事,事事不同。各个镜头都是抓拍,每一个人物仿佛都在和读者共呼吸,读起来让人心里有一种隐隐地疼。读完后,写下书评,这种疼才平复许多。

再读新版的《故乡在纸上》,又有不同的感受。之前的冷寂、孤独、悲悯情怀成了一种昂扬的斗志,仿佛未来的一切都充满希望。尤其是书中《父亲这一辈子》这篇文章,更让我听到一种生命的回响,追寻到作者傲然大气的性格密码以及他记人写事的方式。

《豪强列传》这篇,看栗门张走出来的几个乱世英雄如土匪张乃召、奇人张大鹏、武术高手“扫蹚腿”张宝德,看他们在历史状态中对生活的演绎和生存智慧。《消失在口头的民间大事》这篇,土改、大集体、到平顶山拉煤、发大水、分队……作者把他们放在生活的视角平铺在岁月上、文字里,展示生命群体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喜怒哀乐。

写这些人物的时候,潦寒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不同角度看待事情,再把这些人物形成画面,“拍”成分镜头,再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栗门张这个村庄,就这样在潦寒的文字中走进书本,活在纸上。写这些故事的时候,潦寒在用土地般宽厚的心胸述说,是非功过任凭读者各自评说。

潦寒在写这些文字时,不计较修辞手法是否漂亮、不巧用文学笔法,不带雕琢,不藏目的,只是从实写来,用土地般宽厚的心胸述说着一段又一段往事。

故乡原本是人回家、鸟入巢、畜归圈、圆月挂星空的自然安适,甚至可以再加上一两声犬吠。故乡是一棵大树,是有根的,根扎在人的心中。

在书中,故乡是潦寒心安之处、情感的仓库、笔触的起点。愿更美好的故乡人、故乡事在作者醉心的领域里被用文字抓拍,用文字形成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