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安的种子》是王早早、黄丽共同创作的一本原创绘本。它以朴实的图画、干净的文字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冬天,老师父分别给小徒弟本、静、安一颗莲花种子,说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让他们把种子种出来。
本拿到种子后,心想:一定要得第一名。在白茫茫的雪地里,他用锄头刨开坚硬的地面,将种子种了下去。毫无疑问,种子迟迟没有发芽,本愤怒地刨开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静用最好的金花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将种子小心种下,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很快,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因为缺少阳光和空气,嫩芽很快枯死了。安将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胸前,一如既往地做饭、扫地、挑水、散步。春天来了,安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地看着眼前的绿叶。盛夏的清晨,莲花悄悄绽放。
本、静、安为我们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生命状态:急于求成,刻意呆板,安之若素。当本将人生的目标设置为追求“第一”的时候,他就会失去应有的安定与智慧,毫不顾及生命应有的规律和节奏,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将种子拖上生命的战场,再在他人意味深长的目光里黯然落幕。当静对种子过于呵护的时候,种子便失去了自身的能力与张力,并在过度且不当的关怀与压力之下慢慢萎去。安其实为我们呈现了两个词语:等待与守望。在春天还没有来临之前将种子挂在胸前,慢慢等待;在种子发芽之后,慢慢守望,终于等来这场花开的盛事。
万物有时,万物有序。最好的爱就是适其时、顺其势,就是认识大自然的法则并尊重和顺应这种法则。许多人的手里都有一颗珍贵的千年莲花种子。这颗种子就是我们的孩子。有些家长如本,给孩子设定第一名的目标,急躁地敦促,迫使孩子马不停蹄地追逐;有些家长如静,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将孩子置于自己的呵护之下却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些家长如安,注重等待,深情守望,得体地放手、退出,欣赏生命盛放后的美好。
对心理学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童年的经历与记忆将会伴随人的一生,所以很多人都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逼迫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代价,去修复童年的创伤,寻找小时候应该得到的爱与尊重、阳光与空气,也可能永远都找不到。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是悠然的生活,安之若素地迎接每一个当下;是在春天的时候种下莲花种子,让它在池塘中、在阳光下、在风雨中、在未知的好与不好中慢慢长大;是让孩子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逼迫、不催促,让孩子在爱的目光里去面对生活的美好与困难,等待孩子长成本来的样子。
绘本创作人王早早说:“这个浮躁疯狂的时代,多么需要一本简单安宁的书,让我们放慢‘向外’寻找的脚步,褪去那些浮躁的外在的东西,去靠近内心深处的意愿。”古老的、珍贵的莲花种子,又何止是孩子?它也是我们自己,是亲人、朋友,是我们生命中珍爱的一切。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然后交给自然,等待与守望生命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