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8日 星期

雅致温婉的女性称谓

清末高桐轩作杨柳青年画《谢庭咏絮》。


在现代汉语中,“妇女”是对成年女子的通称。从古至今,对于女性的称谓丰富多彩,有的雅致,有的温婉,有的带着欣赏与敬意。

女性为何称“巾帼”

对于“巾帼英雄”“巾帼不让须眉”这样的词句我们并不陌生。它们指称女性,并多代称女性中的强者或英雄。

在《晋书》《三国志》等古籍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筑防于渭水南原,屡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知其远道而来,利在速战,故按兵不动。诸葛亮无奈派人送给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加以嘲讽,以激怒司马懿出兵应战。

之所以用“巾帼”代称女子,是因为巾帼是我国古代妇女的一种假发髻。它用金属做成框架,外裱黑色缯帛以代头发,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

“巾帼”因为女子专用故引申为女性的代称。《晋书》中,把女性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

女性也可称“先生”

“先生”这一称谓由来已久,《论语》中就有“先生”一词。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生”称谓的用法多有变化,但大都用来称呼年长有德之人以及文人学者。

在多数场合和我们的一般印象中,先生往往指称成年男子,但德高望重的女性也有被尊称为先生的,比如“宋庆龄先生”。《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该词的释义中,也有“有时也尊称有身份、有声望的女性”的标注。

把女性称为“先生”具体从哪一位开始尚待考证。一般认为尊称女性为先生的时间与中国现代史同步。在毛泽东写给宋庆龄的两封信中,毛主席皆称宋庆龄为“先生”。

现在,人们有时也会把著名女学者、女教授称为先生。先生一词用法的扩展,在保持学术内涵的同时,也是女性地位提高的一种反映。

“咏絮才”“扫眉才”

“咏絮之才”源自东晋才女谢道韫。《世说新语》记载:东晋重臣谢安举行家庭聚会,与子侄们讲文论道。恰逢天降大雪,俄而雪骤,谢安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的哥哥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高兴得笑了起来。人们称赞谢道韫是“咏絮之才”。

唐人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一诗云:“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扫眉,即女子画眉毛。唐代才女薛涛才华出众,与文人骚客诗书唱和,是当时知名的女诗人,因而被称为“扫眉才子”。

清代女词人吴藻也曾在词中写道:“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许。”本报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