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妇女有自己的节日,中国古代女性也有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她们可以走出家门,展示自己的美丽和才华。
“都人重五女儿节,洒潇角黍榴花展。”明代余有丁《帝京午目歌》写道。
古代农历五月初五是女儿节,女孩子头上要戴石榴花,因为女人本是尘世间的一朵花。有些人家还用花红绫线编成樱桃、桑葚、角黍、葫芦等形状,佩带在女孩身上,以示庆贺。
到了清代,人们更加重视端午的女儿节。女孩子可以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游玩,去聚会,去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连远嫁的女子也可以回娘家看望双亲。
古时少数民族的妇女节更多,如苗族姐妹节、怒族仙女节、侗族姑娘节、壮族娅拜节、藏族女儿节,都是中华女性展示美丽、聪慧的时刻。
“七夕女儿节,角黍展榴裙。”明代《帝京午目》写道。
古代农历七月初七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相传织女心灵手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都要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灵巧,故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这风俗可追溯到六朝时期。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