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火壶秀表演真好看!”“太震撼了!”……7月12日晚,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何处不西游”灯光泼水不夜城解锁暑期夜游新体验,正在进行的非遗表演火壶秀惊艳四座,观众连声叫好。
只见表演者身着防火服,将烧好的木炭放入铁网,通过动作带动铁网,将火焰巧妙地控制在空中,形成各种图案。熊熊火焰腾空飞舞,火光和壶影相映成趣,形成火树银花的场面。
3分钟的火壶秀表演很快结束,表演者下场放好道具、脱掉防火服和头盔,汗水已浸湿衣服。表演者叫邢建刚,今年60岁,来自开封市祥符区。
“火壶秀是流传于开封境内的一种民间杂耍,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邢建刚介绍,“火”象征着热情,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火壶秀表演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驱疾避祸、百家安宁等。
虽然火壶秀表演看起来非常简单,只需用力抖动或者晃动铁网就行,可事实上,火壶秀是险中求美,不仅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火壶秀表演不但要求表演者有充足的体力,还要有熟练的技术,尤其是要掌握好力度,如果力度不够或者动作变形,火焰的高度有限,除了不美观外,还极易烫伤自己或他人。
在邢建刚看来,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火壶秀和打铁花,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木炭和铁水的温度、抖动铁网和铁水打出去的力度都要控制好。他是先学会打铁花,后学会火壶秀。邢建刚的父辈是村里有名的铸铁匠,从小就在炉边帮忙的他,看着铁花在长辈的手中飞溅,也心里“痒痒”。对于童年的邢建刚来说,能和小伙伴一起偷偷打一勺铁花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虽然在打铁花的过程中容易被烫伤,但铁花在空中飞溅时的美丽总能让他忘记一切。
近几年,随着非遗传统技艺“活起来”“火起来”,邢建刚又重拾火壶秀表演技艺。他先后到沈阳、石家庄、安吉等地表演,还陆续收了多名学徒,并倾囊相授。邢建刚希望火壶秀这项技艺能在全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