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齐国霞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近日,我市民间人士拍摄的短视频情景剧《郾城奇女子 影响三圣人》风靡网络,剧中,杜甫笔下的公孙大娘被演绎得生动传神。今日头条、顶端新闻等纷纷转载报道,引来众多网友转发、点赞和评论。
记者看到,这部短剧采用“文旅+微短剧”融合新模式,取景古城遗址等多个漯河景区,内容涵盖音乐、舞蹈、人文、历史等元素,通过历史人物的穿越、情景再现等,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郾城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
7月12日,记者见到了这部短视频情景剧的策划人、制片人刘志杰。他今年68岁,是一名退休干部。刘志杰拿出多个版本、不同作者的介绍杜甫生平的书籍,说:“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提到了杜甫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的情节,还有临颍李十二娘拜公孙大娘为师的故事。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公孙大娘的故事用短视频情景剧的方式讲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漯河深厚的历史文化,促进我市文旅文创事业的发展。”
刘志杰告诉记者,公孙大娘是郾城人,生活在唐朝开元年间,善舞剑器,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影响了三个不同文化领域的名人,留下了“一舞成三圣”的美名,所以刘志杰把这部剧命名为《郾城奇女子 影响三圣人》。“三圣”中,“诗圣”杜甫6岁时曾在郾城观看过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她的舞姿给杜甫留下了深刻印象。50年后杜甫又见到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诗人诗兴大发,写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诗中记载了书法家张旭在邺县观看公孙大娘跳《西河剑器》舞,从公孙大娘舞剑时挥洒自如的手势和动作中领悟到书法的神韵,他的草书运笔放纵又不失美感,后人尊其为“草圣”。“画圣”吴道之也受公孙大娘影响。相传,吴道子从公孙大娘的舞姿里体会到运笔之法,形成了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的绘画风格,被后人称为“吴带当风”。
“公孙大娘和她的弟子临颍人李十二娘的故事史料都有记载,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故事讲述给更多人,为咱漯河的文旅事业发展增光添彩。”刘志杰说。
2024年春节后,刘志杰找到多位朋友帮忙拍视频,70岁的牛保华、56岁的马丽、56岁的黄治平和69岁的王耀甫受邀加入了新成立的剧组,后来人员不断增多,剧组成员最多时有12人。刘志杰既是制作人,又是编剧,还要挑选演员,四处奔波找场地、租购服装,忙得不亦乐乎。剧组上万元的花费也全部由刘志杰承担。王耀甫是历史顾问,也是临时演员,还提供拍摄场地,全力支持刘志杰实现自己的梦想。
6月8日,系列短视频情景剧正式开机。一个月的拍摄中,他们集思广益,不断修改完善剧本。因为没有拍摄和表演经验,两次拍摄后,大家都不满意。于是,剧组成员认真研究提高。第三次拍摄时,大家请来了在摄影和视频拍摄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孙爱国。又经过多日忙碌,《郾城奇女子 影响三圣人》终于顺利杀青。视频推出后,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热议。网友“文攻武卫”说:“公孙大娘这个题材选得好,满满的正能量,对宣传漯河历史文化及文旅产业的发展大有益处。”网友“情缘”说:“为有情怀又身体力行传承漯河历史文化的老同志点赞,他们让更多人了解了漯河。”网友“苦闲居主”赋诗一首,称赞老骥伏枥的刘志杰:“中原桥城古韵源,铁画银钩美名传。郾城大娘惊墨圣,花甲行为胜千言。”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是朋友们的热情支持、乐于奉献,才有了这份成果。”刘志杰说。
刘志杰告诉记者,他的愿望是能把系列短剧完美地拍出来,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和厚爱。在刘志杰规划中,第一部艺术化呈现李十二娘拜公孙大娘为师。第二部短剧的名称暂定为《一舞剑器动四方》,表现少年杜甫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第三部暂定名为《临颍美人在白帝》,展现老年杜甫观看李十二娘剑器舞后留下千古名篇。
“我们几个在拍短剧方面是门外汉,希望各方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也欢迎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完成这项有意义的事情。”刘志杰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愿望,希望我市的文艺爱好者能编排出剑器舞,让剑器舞回到舞台,更好地宣传漯河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