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7月18日 星期

留住乡愁记忆 传承民俗文化


■杨合兴

前不久,我参加了市作家协会组织的活动,顶着炎炎烈日到临颍民俗文化博物馆采风。

临颍民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临颍县王岗镇,现有两个馆舍,主馆在临颍县王岗镇南村,馆内有各个历史时期的老物件1万多件,设12个展厅;馆外设有传统文化园,陈列砖雕、石雕、木雕、农耕器具以及粮食加工、交通运输、水利灌溉等工具。分馆设在临颍县小商桥旅游区内,藏有不同时期的老物件5000多件。主馆和分馆都免费对外开放,常有文化学者、老师、学生到此参观,每年接待学生1.5万多人次、各地游客数千人次。

馆长夏建奎今年64岁,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我比夏建奎年长两岁,参观中和他攀谈起来。因为有共同的爱好,我们有说不完的话。

他开始搞收藏时,有人嘲讽:“老夏傻了,放着退休后的清闲日子不过,净瞎折腾。”夏建奎却不在乎这些议论。最初,儿女们也不支持他。在夏建奎妻子的劝说下,两个做实业的女儿开始支持他并提供赞助,但儿子仍持反对意见。后来见父亲确实喜欢收藏、喜欢民俗文化,儿子也转变了态度。如今,民俗博物馆是全家人的骄傲。

我们在夏馆长的带领下边看边听介绍,时不时他还会亲自演示,现场很热闹。大家仿佛“穿越”到几十年前的村庄,目睹一幕幕群众生产劳作的场景。看到一台井式铁链水车,我不禁想起了远去的童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正上小学,每天放学都要去生产队的菜园推水车浇菜,中途不推了,或者看菜园的人认为我们不听话,被家长知道了我们是要挨打的。

大家走到一个货郎担前,我拿着拨浪鼓给大家介绍:“这是货郎进村时叫卖用的,起喇叭的作用。”“杨老师,您吆喝吆喝试试?”同行的人起哄。“好哇,听好了!”我清清嗓子开始吆喝:“拨浪鼓一响,卖货郎进庄。找头发换针换顶针,换卡子换别针,换胭脂换头绳儿,鸡蛋换盐换镜子换梳子啦……”我的吆喝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犁、耙、木拖车、纺棉车、织布机……看到这些老物件,远去的乡村生活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重现。夏建奎说,现在的孩子都没有见过这些传统农具。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参观体验了解古老民俗、认识传统农具、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他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初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