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星期

茵陈记


■王艳敏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些长在旷野里的草一夜之间成了宝。在认识到茵陈的作用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甚至有几分嫌弃。随着深入了解,我渐渐被它吸引。

茵陈,学名茵陈蒿。大自然中的很多植物在中医眼里都是宝,茵陈对护肝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并且和大多数植物一样,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民间流传“一月茵陈二月蒿”的说法。

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野外的河沟、堤坝上随处可见,李时珍笔下“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的茵陈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的根系四通八达、盘根错节。经历了整个严冬,看上去已经枯死的植株散乱成一片,像老妪花白的头发。来年的正月,被枯蒿和落叶覆盖的茵陈已经在悄悄生长。扒开杂草,茵陈的嫩芽已经展露出来了。这时的它,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浑身透着稚嫩,给春寒料峭的正月增添了一抹绿色。

长大了的茵陈就是蒿子。我曾认真地辨别过蒿子和艾蒿,感觉它们像孪生兄弟,细看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我伸手从陈年蒿子上捏下已经枯萎的叶子和白色的小花,本以为轻轻一捏就掉了,谁知道经历了风霜雪雨的叶子和花朵也有着最后的倔强,慢慢地在揉搓中绵软下来。即使被捏成团了,还有淡淡的、很好闻的幽香——和艾草的香味很像,只是没有那么浓烈罢了。

看似干枯的蒿茎很有韧性,用力才能拔下来。根部是湿润的,娇嫩的茵陈紧紧围绕着茎根部生长开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也是茵陈和蒿茎的真实写照,更像是我们无私奉献的母爱。

它不娇贵,从来不抱怨生长环境,甚至是被垃圾覆盖都不影响它的成长。它会冲破阻力,昂首挺胸地生长。河沟边,不知道谁点燃了杂草,火灭后黑漆漆的一片。再路过时,竟然有若隐若现的绿色显现出来,仔细辨认,原来是茵陈探出了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根还在,它总要抓住活着的机会。

因它的生长时间非常短暂,人们便抓紧时间采摘。茵陈煮水、摊饼、做蒸菜,是很普遍的吃法,至于疗效,人们寄托于它的愿望总是美好的。

茵陈采摘起来费神费力,要扒开陈年的蒿子秆和厚厚的落叶,半天的时间不过采摘够一盘菜。整个采摘的过程就是蹲着、挪着,脖子伸着、手扒着,生怕错过了一棵。

吃鲜物就是吃它的原汁原味。“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采摘回来的茵陈,我就只是清蒸。清洗过后晾半干,先均匀地拌点儿熟油,然后撒上玉米面和面粉,水开上锅蒸六七分钟即可。这里最重要的一步是捣蒜汁。把蒜、盐、小米椒等捣成泥,拌在蒸好的茵陈上,然后滴上几滴香油和醋,就算做好了。

每种野菜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共同的特点就是鲜。茵陈的味道有些淡淡的涩和苦,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就像我们的生活,先苦才会后甜。蒜泥的香合着茵陈略微的苦,满口生津,让人一切的疲劳烟消云散。吃的是那种感觉,也是对时光的眷恋。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