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4月7日 星期

儿时过清明


■卢奎军

又到一年清明节。望着柳树随风飞舞的丝条,不经意间,又想起了童年过节的有趣往事。

童年,在我的家乡,清明节这天除了上坟祭祖的风俗外,还流行着插柳、戴柳的习俗。

清明节这天,家家都要折些柳条,在家中随处插放——门框、窗户、门鼻上、农具、粮囤都要插上柳枝,就连家中看门狗的脖颈上都要套上一个柳条圈。村里流传着“清明不戴柳,死了变成老黄狗”的民谣。

清明节这天,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来预报天气。我那当生产队队长的父亲非常关心农业生产。清明节早晨,他总是将一枝柳条郑重地插在堂屋门口的屋檐下。站在一旁的我非常好奇。父亲告诉我,俗话说:“晒干柳,打干麦。”“清明晒干柳,麦子打千斗。”据说,早晨插上的柳条傍晚若被晒干枯,预示今年麦子产量高,收麦时是晴天。俗话说:“柳条青,雨蒙蒙。”若是柳条没晒干,仍然青湿,预示今年收成差,收麦时天会下雨。记忆中,傍晚父亲来看柳枝时,如果见柳枝被晒干,他便高兴地将柳枝折断,把柳叶放在手中揉搓;如果看到柳枝仍是青枝绿叶,便身子一颤,面色凝重。

清明节这天,我在奶奶的指挥下,手拿柳枝,在大门口、院子流水沟处一边挥打柳枝一边唱歌谣:“又是一年清明节,柳枝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晚不准把人蜇。”

清明节这天,我还和小伙伴们一起折柳条编柳条帽、做柳哨。我们头戴柳条帽,嘴里噙着柳哨,“呜哇呜哇”吹着,开心地跑来跑去。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童年的岁月渐行渐远,但清明节有趣的一幕仍然鲜活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