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曾洋
“榆钱儿,新鲜的榆钱儿……”
清晨,一声吆喝吸引了我,我匆忙下楼。
一位老大爷推着三轮车,车上放着一个筐,里面装着嫩绿的榆钱儿,一串串绿莹莹的,煞是诱人。
很快,三轮车周围围了一圈人。我也买了一些榆钱儿,因为看到这些榆钱儿就想起了我小时候奶奶做的榆钱儿饭。老家村子里有很多榆树,清明节前,奶奶把镰刀绑在一根长棍上,领着我和弟弟去够榆钱儿。榆钱儿嫩得能掐出水,叶脉里藏着春日的经纬。我和弟弟跑来跑去,捡起榆枝,把上面的榆钱儿捋下来,放进篮子里。
回家后,奶奶把榆钱儿淘洗干净,拌上玉米面上笼蒸,不多时就能吃上美味的榆钱儿饭了。我和弟弟每次都是狼吞虎咽。
每当这个时候,奶奶都会笑眯眯地看着我和弟弟,满脸慈爱地说:“慢点儿吃,多着哩,吃完再做。”
奶奶不仅会做榆钱儿饭,还会用槐花、构树穗做各种美食。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几乎没有挨过饿。相反,留在记忆里的都是香甜的味道。
工作后,我每次回老家都要给奶奶买她爱吃的食物。她总是教导我不要乱花钱。后来,奶奶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去世。她走得那么匆忙,让我们猝不及防。
又到清明节,又见榆钱儿,可我再也不能与奶奶一起折榆枝、捋榆钱儿,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榆钱儿饭了。
亲情永远都在,奶奶那慈爱的笑容、温馨的话语伴着榆钱儿饭的清香永远留在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