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一词,原指季节中的春季。据文史学家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意思是说,春季降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的数百年间,文人墨客用的“青春”一词基本都是这个意思。如唐代大诗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一词引申为人的年少时段之意,最早出现于诗歌中的比喻。西晋文学家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中有这样的诗句:“予涉素秋,子登青春。”素秋比喻老年,青春则比喻年少。到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又赋予“青春”一词新的含义,用来泛指人的青年时期。他的《洛阳儿女行》一诗中有这样两句:“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诗人刘长卿在《戏题赠二小男》诗中写道:“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也是指人的青年时期。于是,“青春”一词逐渐失去了春季的本来意思,成为青年时期的代称。
据《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