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5月12日 星期

郾城高中舞狮社:校园里的非遗之光

平旭涛和舞狮社的学生。图片由平旭涛提供


■本报记者 尹晓玉

4月24日,郾城高中操场上,一群活力四射的学生正在排练舞狮节目。他们时而高高跃起,时而翻滚在地,一招一式彰显深厚的功底。这是他们日常训练的缩影,也是郾城高中舞狮社传承非遗、培育人才、弘扬传统文化的生动注脚。成立7年来,舞狮社已培养百余名学员,让舞狮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校园重新焕发生机,在校园文化建设与非遗传承之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舞狮在郾城区商桥镇已传承300多年。平旭涛的姥爷是镇上舞狮队的领狮员。受姥爷影响,平旭涛自幼便对舞狮有浓厚的兴趣,并认真跟姥爷学习。2007年,从天津体育学院毕业后,平旭涛成为郾城高中的一名体育教师。虽工作忙碌,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将商桥舞狮技艺传承下去的梦想。

2018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郾城高中组建舞狮社,由平旭涛任指导老师。舞狮社由铜器组、舞狮组、后勤组构成。成立之初,摆在大家面前的是重重困难:场地有限、训练器材不足、学生零基础……但是,这些都没能阻挡舞狮社成员传承舞狮文化的脚步。平旭涛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从基础的步伐、手势到高难度的跳跃、翻滚,他都耐心指导。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其协调性,平旭涛开设了体能训练和武术基础课程。训练过程非常艰辛,每天高强度的练习让不少学生萌生退意。平旭涛鼓励大家:“舞狮不仅是一种表演,还是对文化的传承。我们的每一次舞动、每一次翻滚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只要坚持,就能看到进步。”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舞狮技艺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郾城高中校长王学儒深入研究舞狮文化,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现代审美,创作出包括群狮闹春、母子情深、相互嬉戏、兄妹争宠、顽皮智斗、六子拜寿、亲如一家、灵狮拜年等内容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让舞狮表演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平旭涛的不懈努力下,一波又一波学生踊跃加入舞狮社。

该校高三学生母锦浩刚入校就加入了舞狮社。原本身体素质欠佳的他经过几年训练,不仅体质得到明显改善,还成为一名体育生,找到了人生方向。他感慨地说:“舞狮对我而言,不仅是一项技艺,还是人生的指明灯。以前,我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舞狮教我在困难中保持昂扬的姿态,让我领悟到传统不是束缚,而是让我们站得更高的基石。”

从郾城高中毕业的栗星语如今已是一名大学生。刚上高一时,他感觉学习压力大,有了辍学的想法。机缘巧合下,他加入学校的舞狮社,不仅找到了释放压力的通道,还找到了锻炼身体的途径。“未来无论走到哪,我都要为传承这项技艺贡献力量。”栗星语说。

舞狮社成立以来,已培养了百余名舞狮学员。无论是在元旦迎春会上,还是在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中,郾城高中师生都能看到舞狮社的精彩表演。舞狮社还走出校门,应邀参加镇上的庙会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舞狮社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未来,我将更加用心、用情做好非遗舞狮在校园的传承发展,让更多学生了解并爱上舞狮,让舞狮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平旭涛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