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贵超
秋天是一名伟大的调色师,在家乡广袤的底版上,调出浓淡相宜、层次堆叠的斑斓色彩,绘成一幅细腻、清新、气势恢宏的乡土画卷。
秋雨过后,艳阳升起,田野、村庄静卧在蓝天白云下,回味着岁月沧桑。天空的蓝干净得仿佛开了滤镜,像少年的情怀,清凌凌、水汪汪的。你抬头想把那蓝全装进眼睛里,它又从眼角流出来,流到心坎,流进骨缝。你的脚步就轻快起来了。这时候的云是最不像云的,柔软得像母亲新摘的棉花,轻盈得像仙女遗落的白纱。
田野被雨水润过,像一幅油画被露水打湿,突然鲜活起来。玉米正值灌浆期,浓绿的叶子渐渐转黄,要把生命的积蓄全部灌注到怀抱的果实之中。今年暑期出现旱情,乡亲们顶着高温酷暑,用汗水浇灌出生命的绿色。庄稼总要用饱满回报他们朴素的勤劳。一片大豆垂着沉甸甸的豆荚,豆秧深处传来油蛉的吟唱,像一首穿越岁月的歌谣,把我的思绪带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时,我们在田野里疯跑,编蚰笼、捉蚰子、逮蚂蚱、烧青豆……眼前的景色和回忆渐渐重叠,风吹过,带着熟悉的清香。
转过路口,有一方小小的水塘,岸上的两行高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高举的一抹火红是秋天应有的灵魂。高粱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全身是宝。高粱米自不必说,煮粥、酿酒,用途广泛;脱了粒的高粱穗被母亲扎成笤帚、绑成炊把;最长的高粱秆被截成段捆起来,编馍筐、纳锅簰;剩下的高粱秆被织成箔,建房、铺床都用得上。只是如今高粱已经很少有人种了。池塘半坡上爬着一片倭瓜秧、栽着几株朝天椒。这些蔬菜果期长,供给着乡亲们的一日三餐,是乡村生活诉说不完的秋恋。
一条小河绕过村庄,河水清浅如镜。芦苇开出柔嫩的芦花,在《诗经》的余韵里摇曳。岸边的草丛里,一只觅食的白鹭悠然自得,仿佛一位佳人亭亭玉立。随着这些年生态环境向好,家乡的小河更加生机勃勃,在秋天愈发迷人。
村庄美丽安静,街道平坦,场院里竖着几捆刚收割的芝麻。根生家高高的门楼前摊开一片新收的花生,不时有几只麻雀蹦跳着上前轻啄几下。街边谁家小姑娘种下的几株凤仙花开得热闹,让人忍不住俯身轻嗅。那扑鼻而来的不是花香,是乡村少女纯真羞涩的情怀。屋后柿树上,金色的阳光在枝叶间跳跃,仿佛在给柿子一遍遍着色。等到秋意渐浓,红柿高挂,就能听见游子归乡的足音了吧。
秋色落到乡间,是故乡展开的斑斓舞裙,是时序给出的最美答案,是秋阳绕笔端、相思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