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9月29日 星期

月近中秋


■张灵英

儿时,我的中秋节是美味的月饼。每年农历七月下旬,家家户户开始购买月饼,用于八月初二至十四拜亲访友。当时经济条件有限,若拜亲访友还没有完全结束,则月饼绝不让孩子品尝一口。

待到八月十五夜里,天上月华如水,地上清辉一片,偶尔一片云朵飘过,短暂遮掩明月;须臾明月穿过云朵,重现皎洁。我们一家老少十余人围桌而坐,母亲微笑着把捆包月饼的细绳子、红贴纸、油光纸一一去掉,露出焦黄油润的月饼,香甜的气味扑鼻而来,令我们垂涎欲滴。母亲将半斤的月饼切成多块儿,每人递一块儿。手捧期盼已久的月饼,我欣喜而小心地咬上一口,美味瞬间就在舌尖上弥散开来。我们细品着月饼的味道,听奶奶讲述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将好奇的目光投向悬于苍穹的玉盘,极力想象着月宫的奇妙盛景。那时,月饼吃得满口溢香,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欢声笑语充盈庭院,温馨之情洋溢四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牌子和口味的月饼相继推出,种类之盛,不胜枚举。我对中秋节的渴盼不再只是吃饼赏月的快乐,而是多了些诗兴雅趣。每到中秋节,我与家人欢聚一堂,此时与赏月有关的诗词佳句就会浮现脑海、随口道来——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常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如今,我的中秋节是复杂的况味。随着年岁渐长和阅历日丰,中秋节不仅寓意花好月圆和诗情画意,也承载着回味之意和思念之情——回味和思念那远去的风和云、难忘的往事和故去的亲人。我常常忆起无忧的童年、父母忙碌的身影、儿时饭菜的味道,感叹曾经的月圆不能再重逢、逝去的时光无法被挽留。我越来越觉得,中秋不仅是高挂的圆月、精致的月饼,更是理想主义的不断褪色、现实意味的不断积淀,以及对家人、对过去越来越魂牵梦萦的依恋,那种乡愁维系着我们的根叶茎脉,维系着走过的每一步路。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