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梅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至,看着小女儿邮寄回来的各种口味的月饼,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过去。
当时,每年的中秋节到来前,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送月饼,寓意和父母团圆。我还要给大伯、二叔等亲戚家送月饼,并且每家都是双份的。亲戚收到礼品后,留下一份,然后把另一份再送到我父母家里。那时,月饼是用一张浅灰色的蜡纸包装的,上面有一张红色标签,印有“中秋团圆”四个大字。
我的大女儿当时有五六岁,看到月饼后,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尝尝鲜。我告诉她,这些月饼要用来走亲戚,不能动,便到附近商店给她买了几个便宜的小月饼让她解馋。可我大女儿说:“小月饼没有家里的大月饼好吃。”我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女儿噘着小嘴说:“我把包装纸撕开了一个小缝,抠下来一小块月饼尝了尝。”当我抬起巴掌时,大女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心一软,把手放了下来。现在每每想起来,我的鼻子就会有点酸酸的,心里很难受。
昨天,大女儿给我打电话说:“我又定制了一个超大的月饼盒,里面有七八种口味的水果月饼。等中秋节放假了咱们全家尝尝鲜。”我听后,立即让她取消这个订单,并叮嘱她说:“月饼多了吃不完,最好少买点儿。多买些水果就行。”大女儿很爽快地答应了。
今年中秋节,我准备蒸一锅“面月饼”让两个女儿尝尝。记得小时候,因为买不起市面上的月饼,母亲就会给我们制作“面月饼”。农历八月十四那天,母亲一大早就起来和面。那时的酵母是母亲自制的,炒熟的白芝麻也是自家种植的。面团发酵后,母亲就开始揉面制作“面月饼”。母亲把一块面团分成三等份,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在上面撒上一层白芝麻;再盖上一层,再撒上一层白芝麻。白芝麻可以和食盐搭配,也可以和红糖或白糖搭配。这三层“面月饼”其中两层都有馅料。“面月饼”蒸熟后又虚又大,咬上一口,满嘴都是芝麻的清香。
在我看来,中秋节对城里人来说,是穿梭在高楼间抬头望见的那一轮孤月,是一家人围坐在餐厅共享美食的温馨时刻;对农村人来说,却有着另一番独特的韵味——与丰收紧紧相连,是黄土地上汗水与欢笑的交融,是质朴乡情最纯粹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