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 放
近年来,市老龄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以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素质、培育文明风尚为目标,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绩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以各项业务工作的成绩展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动了全市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实现新发展。
广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倡导孝德文明之风。市老龄办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投身助老实践,连续举办了七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和五届“十佳健康老人”评选活动,并组织医务工作者为万余名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风采夕阳红——为农村老年人免费照相”定格下了老年人幸福的笑容;“孝心工程进社区”直接把文化体育休闲用品送到了老年人身边;“金婚伴侣·风采老人才艺展演大赛”展示了老年人智慧优雅的精神风貌;“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在青少年幼小心灵中播撒下了尊老敬贤的种子。每逢重大节日,积极建议并筹备市四大班子领导到百岁老人和“六老”人员、困难老人代表家中及敬老院、老年公寓、社区托老所看望慰问。
制订落实老年优待政策,让老年人尽享发展成果。市老龄办先后两次修订优待老年人规定,免费办理《老年人优待证》,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可享受就医、游园、乘坐公交车、入公厕等十多项优待照顾,并实现了“一证通”。全市212名百岁老人,每人每月都能按时领取到500元的敬老补助费。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年人有尊严地生活。市老龄办与司法部门联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站,并加强老年维权网络建设,形成了一支懂法律、下得去、能维权的从市到县(区)、乡(镇)、村(社区)的四级法援队伍,专门为不会打官司或打不起官司的老年人提供法律帮助。近年来,仅市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务站就受理老年维权案件180余件,调解涉老纠纷630余起,提供法律咨询350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100%。
开展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提升文明护理水平。近年来,漯河市连续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每年都有近百名选手集中展示养老护理人才的风采,加深了社会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和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
坚决守住“底线”,确保社会办养老机构安全运营。我市注重树立“大安全”理念,把消防安全、饮食安全和预防意外伤害、预防突发事件置于整个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主动做好与安全、消防、卫生等部门的协同与配合, 按照“一院一策”的要求,立足于“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边排查边整改,切实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塑造敬老爱老新形象。市老龄办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机关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老龄工作再上新水平。老龄办上下切实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通过创建工作,塑造老龄部门良好形象,提升老龄工作人员文明素养和工作能力,真正为老龄事业科学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漯河市老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老龄工作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通过抓认识、打基础、办实事、求创新,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老龄工作取得了老年人的满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跨入了全国先进行列。漯河市先后两次在全国老年维权经验交流会作了典型发言;漯河市老龄办两次获得“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一次获得“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荣誉称号。2014年,漯河市被上级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