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周桂梅
前些天,我去娘家收拾东西,在东套房里发现了一盏黑乎乎的煤油灯。这盏煤油灯是用墨水瓶制作的,瓶盖上堆积着灰尘,瓶盖下细管里的黑灯芯早已风干,像根黑铁丝般牢牢插在瓶里。就是这盏不起眼的煤油灯,陪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读书时光。
那时村里还没通电,家里能照明的就只有这盏煤油灯。每当夜幕降临,我就盼着母亲把灯点着,那样我就可以看借来的小人书了,却迟迟不见母亲点灯。于是,我就大声嚷嚷着要看书、要写字。母亲走过来严厉地说:“等天黑得看不见东西再点灯也不迟,你知道一斤洋油有多贵吗?得节省着用,省下来的钱还得换盐吃呢!”
我白了母亲一眼,说母亲真小气。不大一会儿,天黑得实在看不清任何东西了,母亲才拿着火柴点灯。伴着火柴“嚓”的一声响,橙色的火苗跳动着,给小屋带来了温暖。
父亲开始忙活了,他坐在堂屋门口,借着微弱的灯光编制箩筐和荆篮;母亲和奶奶一左一右坐在纺花车前专心致志地纺花;大姐忙着赶制她的嫁妆;二姐开始纳鞋底,她要给自己做双布鞋穿。我实在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地方看书,就哭喊着说:“你们都把光抢走了,我看不清书上写的是啥字,明天我也不去上学了。”说罢,就气呼呼地睡觉去了。
半夜醒来,我看见堂屋还有微弱的灯光,父亲刚把最后一个荆篮编制好,他天亮后还要带着这些东西去赶集,换来的钱要支付一家人的吃穿用度。一会儿,只听母亲小声对父亲说:“鸡叫三遍了,睡吧!明天还有一大堆活呢。”
我像是一夜间长大了似的,从那天起,再也不跟大人们争着用煤油灯了。每天放学后,我就赶紧坐在小石桥边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一完成。有一段时间,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鸡叫三遍、大人们熟睡时,我才偷偷把洋油灯点着,如饥似渴地读书。谁知,第二天一早起来,母亲就知道我点灯了,但她似乎不生气。我惊愕地说:“您咋知道哩?”母亲忍着好笑说:“去照照镜子,你的两个鼻孔都快成黑烟囱了。”
母亲知道我喜欢读书,从那时起,无论家里再困难,她都不阻止我点灯看书的行为,只是提醒我要注意休息。那时,我暗想:等长大了,我会挣钱了,一定给母亲提回来一大桶洋油,让她天一擦黑就能看到光明。
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长辈的辛苦,更多的是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在那盏煤油灯的照亮下,我读完了《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闪的红星》等连环画,读完了《敌后武工队》《苦菜花》《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红岩》《青春之歌》《西游记》等多部小说。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书本,照亮了知识的海洋,也点燃了我求知的欲望,让我的视野一天天打开,心胸一天天宽广。
忆往昔,一盏煤油灯风雨飘摇,看如今,万家灯火照亮大千世界。感谢伟大的祖国,感谢这美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