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月29日 星期

退休生活乐趣多


■张德彦

2009年7月我退休,告别站了39年的三尺讲台,来到漯河跟孩子们一起生活。

我每天都要接送孙辈上学,将大孙女送到漯河小学、二孙女送到育才幼儿园,有时还兼顾在市实验中学上学的外孙。我不骑摩托车,也不驾驶电动车,而是蹬着自行车来来往往,一来低碳环保,二来能锻炼身体。每天,在校门口的划定区域,七八个老年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国家大事、奇闻逸事、家乡趣事,无所不及。若有人偶尔没来,下次相聚大家会不约而同上前问缘由。时间久了我们就熟识了,见面时老哥长老弟短地叫着,几个年轻妈妈也伯伯叔叔唤得很亲切。接送孩子真是一种享受啊!

如今外孙已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大孙女升入高中,小孙女读漯河五高初中部,小孙子也从幼儿园毕业,进入柳江路小学读书。

当初来到漯河,老伴就向孙辈们颁布了家庭“一号”命令:都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获得一张奖状,奖励一百块钱。

前年春节,儿子带孙子来拜年。老伴从我手里接过刚从银行领到的工资,从中挑出十几张崭新的钞票,分别给外孙、大孙女、二孙女和小孙子发压岁钱,接着便兑现奖励。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奖状领到不同的奖金,全家人都开怀大笑。

几年来,每天送学生入校后,我就顺便到农贸市场或超市,买些菜、馍、面条等送回家里。然后便骑车闲逛,往南到过森林公园、河上街,往北到过孟庙镇,往西去过高铁线附近,往东到过许慎文化园。我不走回头路,即去时走公路,回时不是走河堤便是走乡间土路,尤其喜欢僻静的小路。在农村生活了五六十年,对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沟渠边的小草野花、田间的芬芳泥土香有割舍不断的感情。蓝天白云下、微煦春风中,在路边扎好车子,放声高歌一曲,或嚎几嗓子年轻时在宣传队扮演李玉和、少剑波、刁德一等角色的唱段,仿佛返老还童。

在会展中心广场,在沙澧公园,游逛累了,往凳子上一坐,拿起自带的茶水、水果品味一番,或听歌观舞,或欣赏体育健儿的飒爽英姿,或聆听鸟语,闻百花之香,尤其好“没成色”地跟着拍婚纱摄影的帅哥靓妹,看他们手牵手秀恩爱、眉目传情,真眼气死人了!回想自己当初,经人说合,两个人放下除草的锄把,丢下翻地的铁锹,步行十几里到公社登记,就算成了亲,一回到生产队便又直奔地里出力流汗。唉!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生逢佳时呀!

在我认识的老家伙中,像我这样天天骑车游逛的人并不多,他们大都喜欢打牌、下棋、搓麻将,或水边垂钓,这些活儿我一看就“急拐”,费心劳神,我不干。我喜欢坐在社区老年中心的书架报栏处翻书看报,一坐就是几个钟头。要不就拿起笔来写些东西,一有灵感就刹不住车,只有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心里才感到快乐。退休后,除了读书,我不间断地写作,创作了多篇散文和诗歌,其中《东方明珠更辉煌》等六首诗收入《中国老年游世博》一书,诗作《漯舞赋》《神奇少林》和《壬辰六月赋》收入《中国时代文艺家代表作年选》,《赋诗写文乐晚年》《辉煌沙澧》《绿色环保情缘》等多篇作品在媒体发表,《悠悠岁月》《我在贫困乡村当教师》《沙澧赞》等多篇作品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还有记者登门采访,把我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活故事呈现于报端。

含饴弄孙,耕耘文字,使我不再感叹“日落西山”,油然而生“满目青山西照明”“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情愫。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