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16日 星期

生活味道


■特约撰稿人 池玉枝

我到吉庄时,天空飘起雨丝。

我跟着蓝蓝,踩着青石板路往村里走。小村有河环绕,在桥头,一农妇坐在门廊下吃晚饭,饭盛在透明盒子里,一头儿是白米饭,一头儿是红辣椒炒螺蛳,地上是螺蛳壳,壳完好如初。蓝蓝说,我来得正是时候,清明前后适宜吃螺蛳,河里一捞就是一顿鲜味儿。

蓝蓝家的楼房坐北朝南,南门前面是河,油菜花盛开,春雨把油菜叶洗刷得翠绿,黄花娇艳欲滴。穿过堂屋,出北门,迎面还是河,有鱼腥味钻入鼻腔。

水从长江水系而来,有的跟着村庄拐了弯,有的顺着一棵黄芽树从东折向南,有的因为一块地改变了姿态,袅娜成一弯月。油菜花照河梳妆,河拢着花田,那份美让我甚为惊喜。

晚饭吃的是当地小吃,自然要上一盘炒螺蛳,我边用牙签挑藏在壳里面的肉边问:“你们早上也吃螺蛳?”她说:“是呀,就米粥吃。”她从小就学会了吃螺蛳,嘴一吸,牙齿掐掉能吃的,不能吃的就留在了壳里面。那位农妇拿筷子吃螺蛳时就是如此。

慈姑红烧肉、素炒马兰头、清炒茼蒿、野菜汤圆,我都是第一次吃。几个朋友说了几遍慈姑,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道红烧肉的配菜就是汪曾祺多次在文章里写到的慈姑。汪曾祺辗转漂流几十年,想喝的就是家乡的咸菜慈姑汤。我第一次看见慈姑,有种他乡偶遇故人的感觉。慈姑水里生水里长,像独头蒜。慈姑微苦,吸收了肉的油脂,入口变得面、糯、软、香。

马兰头是野菜,厨娘从别处挖来几锹,随意栽在院里,年年新生,长出一大片,现剪现吃,三五分钟就端上了餐桌,菜汁仿佛滴着雨露。马兰头叶子像我种在花盆里的薄荷叶,却无芳香,若不是厨娘介绍,我还误以为是草。我吃的是青梗马兰头,其青音合清明之清,甚为妥帖。

汤圆盛在白色平底盘子里,浮在汤上,跟我在家煮的汤圆一样。咬一口,却露出青青的荠菜。我吃过的汤圆都是甜的,冰糖青红丝馅儿、黑芝麻馅儿、奶黄馅儿;我挖过荠菜,烙荠菜绿豆芽菜馍、包鸡蛋荠菜饺子、煮荠菜香葱面条,没想到汤圆和荠菜还能连亲,汤圆梨花瓣一样白,荠菜盈盈绿,饱眼福口福。

在桃红柳绿的扬州,小摊上现蒸现卖青团,看一眼我就不忍离去。我买了青团趁热吃,与荠菜香撞个满口,嘴里是荠菜独有的清味,心里是青团裹着的温柔。

新的一天从吃早茶开始。先上了四个冷盘:火龙果、西瓜、哈密瓜拼盘,翡翠黄瓜、焦炸鳝鱼、皮冻加蜜枣。接着上了芝麻酥饼和群英荟萃。群英荟萃是一盘水煮鸡蛋和鸽子蛋,摆在圆盘里,以金黄色面包糠铺底、玫瑰花瓣点缀,配一小碟蘸料。上一盘,尝一口,盘子转了好几圈,已吃了不少,我还是把一碗煮干丝喝完了。汤是鸡汤,煮了干丝、鳝鱼丝、虾仁、上海青和木耳。又上了一盘蒸饺,有蟹黄饺、野菜饺、虾饺、秧草饺,外加鱼汤面。秧草是一种三叶草,耐寒、耐旱,自然生长,绿色无害。蓝蓝让我看秧草图片,原来就是我家沙河边上生长的苜蓿草。我在秧草饺里认识了苜蓿草,饮一杯安吉白茶,身心无比舒坦。

出去走走,尝尝小吃,生活的味道就是我吃出的味道。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