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 王晓景
“学习好累啊!”“爸妈和老师对我好严格!”“没有小伙伴和我一起玩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或大或小的挑战和挫折,父母不能为其规避所有风险,也不能代替他承受伤痛。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爱和陪伴,发掘他们的优点、提升他们的抗逆力。
抗逆力是指心理韧性,又称复原力、逆商等,是一种经过训练可以提高的能力。抗逆力是指人在遇到挫折时能够自我复原,对无法改变的困境进行自我调节,不论现状如何都能够从容应对、不断成长的能力。
爱筑基础。孩子能否快速从心理创伤中恢复,最关键的并非是智力等先天因素,而是孩子与照顾者之间坚实稳定、互动良好的亲子关系。少说教,不讲“为什么不能控制你自己”或者“你得乐观点儿”之类的大道理;多陪伴,下班后放下手机、离开电视屏幕,给孩子一个拥抱、陪他玩一会儿,或给他讲一个有趣的睡前故事,也可以听他说说自己的小秘密。点滴的关爱、及时恰当的回应,能让孩子与你形成强有力的情感联系,让孩子有归属感、安全感,并树立起信心。
身树榜样。父母与老师应增强自身的抗逆力,为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榜样。我们无法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但可以掌控自己对问题的反应,引导孩子感知、体验与适应当下环境,接纳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遇到意外情况,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不推诿责任,教孩子学会如何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进而解决问题。
内挖潜力。父母不要给孩子贴“意志薄弱”“没有自控力”等标签,而是把孩子身上的问题当作对自己的挑战,思考如何做才能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如果孩子正面临困境,父母可顺势而为,从积极角度帮孩子讲述问题的正向意义,提升孩子正向性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便他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
法做护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保护,减少校园歧视、欺凌和暴力等行为的发生,倡导团结友爱,使其在心灵、身体上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正确看待失败,继而让孩子在应对逆境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运用自身的心理调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