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6月6日 星期

麦收时节说“三夏”


■郎纪山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传统的农事活动里,一搭镰收麦,就意味着开始“三夏”大忙了。这是一年中最忙最累最苦的季节,用庄稼人的话说:一个麦季,人得累脱一层皮。老辈儿人话语里的“三夏”指的是夏收、夏种、夏管;因农事催人,容不得少许耽搁,又称“三抢”,即抢收、抢种、抢打。

抢收,就是龙口夺粮。老辈人留下很多农谚:“蚕老一时,麦熟一晌”“麦怕大风磨”“打不到圈里不算事儿”。想想也是——头年秋里,一番精耕细作,麦子播到了地里,诸多期盼也播到了地里,像是期待着婴儿的成长。

有农谚说:麦收八十三场雨。八月里的“透墒雨”也下了,麦子顺顺当当地种上了;十月里“压根儿雨”也下了,苗齐苗旺;三月里的“灌浆雨”也下了,粒粒饱满。这叫天遂人愿。

沾住农历三月,人们就时常关注收麦时的天气,唯恐遭遇连阴雨。故有农谚说:“三月怕初七,四月怕初一。初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老鸹湿了毛,麦从水里捞。”一旦这些日子下了雨,人们的心里整天就犯嘀咕。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日子里,这也是老辈人经验的总结。远的不说,1985年、1997年那两年的麦子就是从水里捞出来的。其劳苦艰辛,至今仍是过来人挥之不去的噩梦。听人说,那两年,就是农历四月十二那天下的雨。

风调雨顺的年景,小满节气前后,庄稼人就开始绷紧了神经,如同即将面临一场大战。人们起早贪黑,整地造场、修理农具、缝补粮袋、赶集买菜……开镰割麦,一天两头不见日头。青壮年地里劳作,老幼送水送饭,田野里如同雨前忙碌着搬家的蚂蚁。紧赶慢赶十多天,麦子割完了,运到了场里,垛成了麦垛,庄稼人才稍稍喘口气。

再说抢种。趁墒趁时,时令不等人。“芒种芝麻夏至豆”“麦茬豆,紧跟溜。”秋苗子早种一天跟晚种一天大不同。栽红薯、点玉米、种芝麻、耩豆子……忙完这忙那,一环扣一环,不敢有丝毫懈怠。

秋苗种毕,回到场里,摊麦碾场。烈日下,一声鞭响,牲口拽着石磙一圈一圈地碾压。石磙发出“吱吜吱吜”的声音。这声音和着鞭梢的脆响在村头庄尾的上空飘荡。这是丰收的歌吟、田园的乐章,自然是欢快无比的。

夕阳西下,麦堆拢起,扬场的老把式试了风向,扎好步子,用木锨把麦粒高高地抛向空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弧线。麦糠顺风飘走,黄澄澄的麦粒纷纷落下,如同下了一阵阵麦雨……

麦子收进了圈里,心也收进了圈里。人们回过头来再给早秋作物浇水、除草,给烟叶打杈、抹顶,进行田间管理。当然,这比收打麦子、播种晚秋作物要轻松多了。

一年之中有四季,庄稼人多了个麦忙季。忙着、累着、苦着、乐着,这是庄稼人最为朴素最为简单的人生哲学。眼下又到一年麦忙季,但少了昔日的紧张与忙碌。用老辈儿人的话说:这哪像是个麦忙天。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