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兴
农历六月二十七是老伴的生日。今年格外热,为了不惊动孩子们,她打算煮一碗长寿面,一吃就算过了。可两个女儿说啥都不同意。六月二十七这一天,大女儿来电话说:“生日蛋糕订好了,外孙们早就盼着这一天呢。”约定下午她和小女儿下班后接住孩子们就来。老伴一听他们要来,就开始忙着和面烙馍。我明白她的意思,那是专门给两个女婿做的。因为知道他们都爱吃手工烙馍。
老伴过生日,我倒成了大忙人。由于她的兄弟姐妹多,侄子、外甥、外甥女就有十多个。从清晨到中午,光接电话就让我忙个不停。他们有的在浙江、合肥、重庆、广州,有的在郑州、许昌,都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送来真诚的祝福。因为他们都是从小穿我老伴做的鞋长大的。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人们大多是穿手工做的布鞋。老伴心灵手巧,做的鞋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孩子们都喜欢。老伴也乐于给孩子们做鞋,只要谁说想穿,她都有求必应。
下午6点多,两个女婿开车回来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各种各样的礼品把两辆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半个小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给老伴祝寿。寿宴开始后,老伴穿着新衣服,头戴生日帽,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佳肴,还有老伴特意烙的又薄又软的手工馍。外孙们点亮了生日蜡烛,齐声高唱生日快乐歌。在欢声笑语中,小外孙突然问:“姥姥,你小时候过生日吗?”老伴说:“那时候家里穷,煮个鸡蛋一吃就算过了。我有三个姐一个哥。每年我过生日,都是煮两个鸡蛋,我一个、哥一个。因为哥是家里的宝贝蛋,不管谁过生日,都有他的一份儿。”外孙们问:“那时候家里咋会那么穷?”我接过话说:“你们要好好读书,长大就知道了。”小外孙吃了两块蛋糕就不动筷了。我催他快吃,他说没胃口。老伴感叹道:“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的特殊年代里,“铁姑娘”郭凤莲和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闻名全国。老伴那时正是风华正茂,17岁当妇女队长,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铁打的肩膀、有力的手。1968年冬天,她带领几名妇女到村南的河里清理河道。天寒地冻,时间紧、任务重,在她的带领下,预计五天的任务,她们硬是三天完成了。公社搞劳动竞赛,老伴一小时挑了18筐,创下男女比赛的最高纪录。从此,“女孩十八筐”这个雅号就传开了。
1972年,俺俩结婚。两年后,由于她吃苦肯干、积极向上,被选为村妇女主任。在数十年的风雨岁月中,繁忙的工作和干不完的家务活儿让她40多岁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在腰弯得像弓一样。
寿宴结朿了,孩子们再一次献上好多祝福的话。最后,我把在抖音上学到的几句顺口溜说给大家听:
“朋友们别装迷,
只有老伴是真的。
养儿养女费心机,
一旦长大离开你。
儿子再好归儿媳,
女儿再好归女婿。
珍惜当下和相伴,
相亲相爱老到底。
孩子们听了笑得前仰后合,老伴更笑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