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美
中国人最讲究吃了,春节的美食更是琳琅满目。在如今这样大好的年代,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我却总是倾心于那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少不了的甜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家还不算富裕,虽然无论哪家过年时多多少少都会准备一些平常很少吃到的肉类,但我还是会被那些各色甜食所吸引。
父亲做的花生芝麻糖是我的最爱。看父亲做糖并帮着他烧火是我最乐意做的事。父亲是个做事极其讲究的人,做糖更是一个技术活。父亲一边做着准备一边告诉我炉膛里的火什么时候要大一些、什么时候要小一些。有时因为控制不好火候而被父亲训斥几句,我却毫不在意。父亲把花生炒得脆香并吹去红皮稍微碾碎,再极细致地熬糖稀,然后把花生、芝麻倒进糖稀里搅拌,搅拌好了从锅里盛出来放在案板上摊成薄薄的方型,最后趁热切片。好了,这时我的奖励就来了——父亲会把切下来的碎片直接送到我嘴里。那香、脆、甜,现在想来还会令我口齿生津。
我最喜欢水果糖、奶糖的包装。对于那个年代的我来说,收集糖纸成了一大爱好。那些有着好看图案的五颜六色的小纸片有的是透明的,在阳光下闪着彩色的光,漂亮极了。过年期间,无论去谁家拜年,我最开心的就是能收获几块儿糖。每每带着喜悦的心情极小心地剥开一块儿糖含在嘴里慢慢品味的同时,我都会把糖纸弄干净并理平整,然后像藏宝一样一张一张地藏起来。后来,越积越多,这对我来说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呢。我常常在独处时把它们拿出来,对着太阳仔细看上面的图案,有时也会把它们重新剪贴,夹在本子里。那些灵动的动物和鲜艳的花草把我带进了一个充满奇幻的童话世界,让我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想象。
云片糕和油炸糖果为我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我喜欢“云片”这两个字,也喜欢那薄薄的白片拿在手里的感觉,仿佛是在手心托了一片云,它要带我飞向蓝天、飞去远方。把它含在嘴里慢慢咀嚼,那样的甜、糯、粉,会让我觉得是把那飞翔的梦吃进了肚里且化成了一股力量,无论多糟糕的过往都会化成烟雾渐渐消散。也许,这就是它取名“云片”的用意吧!
过年的甜食还有豆沙包和汤圆。赤豆做的豆沙包有粉粉的甜,而黑芝麻做的汤圆是又香又糯的淡甜。当然了,水果也是甜的。只是我们那个年代水果真的不多,过年能买几个苹果就算不错的了。
对了,别忘了吃饭时再来点儿甜酒。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围坐在一起,甜甜蜜蜜的感觉从舌尖开始,一直传递到被好日子浸润着的心田。